摘要:要是沒有董仲舒獨尊儒術,公孫弘也不可能因爲儒學而當官。當時,膠西王正缺個丞相,公孫弘就跟漢武帝建議,說丞相這種職位,一般怎們能當的了呢。

漢武帝獨尊儒術後,當時國家很多學習儒學的人都當官了。其中有一個人叫做公孫弘,這個人當官可是有點曲折,因爲他前半輩子非常窮苦,一直到70歲時候纔開始發跡,並且最終當上大漢丞相。
公孫弘本來是漢朝一個小官,後來犯了點事就被革職。爲生活不得不給別人打工餬口,據說他在40歲時候,還在給人放豬。但是就是在40歲,公孫弘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於是就開始學習儒家經典。
他學的還不是普通儒家經典,而是《公羊春秋》,也就是後來董仲舒獨尊儒術學習的那種儒家理論。所以,學習之後的公孫弘就開始嶄露頭角,漸漸走上大漢王朝核心層。
在公孫弘60歲時候,被人舉薦進入朝廷當官。漢武帝派他去出使匈奴,但是公孫弘去把事情辦砸了,回來之後被漢武帝踢回老家。就這樣過了十年,公孫弘不離不棄,繼續被人舉薦當官,這下公孫弘可小心翼翼多了。因爲他儒學知識豐富,所以受到漢武帝認可。
到後來公孫弘當官更是一路綠燈,直接坐到丞相位置,並且最終被封侯。要知道,霍去病功勞那麼大,最終只是被封爲“冠軍侯”,而這位公孫弘最後當官竟然能跟霍去病平起平坐,實在是厲害。
但是這位公孫弘卻喜歡嫉賢妒能。不知道是不是因爲年紀大了,害怕自己好不容易得來的官位丟了,公孫弘只要看到別人對自己有威脅,就會想盡辦法排擠他們。
當時主父偃跟漢武帝關係很好,主父偃雖然爲一些政策,在朝堂上跟漢武帝爭得面紅耳赤,但是漢武帝從來沒有懲罰過他,由此可見漢武帝對主父偃多麼寵愛。所以,公孫弘就找機會排擠主父偃。
正好當時齊王謀反被誅殺,有人就舉報,說主父偃跟齊王有勾結,要下罪。漢武帝本來不想殺主父偃,但是公孫弘卻落井下石,他說,齊王身敗名裂,這都是主父偃害的,不殺他怎麼跟天下臣民交代?所以漢武帝無奈就把主父偃殺了。
還有一件事,是關於董仲舒。董仲舒跟公孫弘,某種程度上來說可算是師兄弟。要是沒有董仲舒獨尊儒術,公孫弘也不可能因爲儒學而當官。所以這麼算起來,其實董仲舒對於公孫弘還有點恩情。但是公孫弘卻不是這麼想,他看到漢武帝寵愛董仲舒,擔心他奪自己位子,於是就想辦法整董仲舒一把。
當時,膠西王正缺個丞相,公孫弘就跟漢武帝建議,說丞相這種職位,一般怎們能當的了呢?咱們董仲舒很有才幹,是個當丞相料子,不如就讓他去當膠西王丞相。
要知道,這位膠西王喜怒無常,仗着自己是皇親國戚胡亂殺人,他丞相位子之所以空缺,是因爲丞相都被他殺了。所以表面上看,公孫弘是爲董仲舒好,實際上卻是讓董仲舒去送死,想要借膠西王手把董仲舒殺了。
當時漢武帝也沒多想,就真讓董仲舒去膠西王那裏。只是讓公孫弘沒想到的是,膠西王雖然喜歡殺人,但是對於有才學的人卻非常尊敬。董仲舒那麼有學問,去之後很受到膠西王寵愛,所以公孫弘害董仲舒的詭計這纔沒成功,不過也險到極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