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中国,在后人的眼中总是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无论是它精湛的建筑工艺所筑起的琼楼玉宇,绣娘手下制出的华美衣饰,还是满腹经纶的骚客文人,都让人神往。而在众多朝代中,有一颗“明星”尤为耀眼,它就是唐朝。
提起唐朝,人们能想起的实在是太多,它的繁盛与辉煌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发展的巅峰,社会的繁荣与安定为这个时代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但是,安定是来之不易的,它往往要经历很多的磨难,才能最终赢得这样的环境。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唐朝初期的一位传奇人物。
熟悉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尉迟恭这个人,他是帮助李家打下天下的名将之一,但是,其实他在最初的时候并不是追随李家的。她是朔州善阳人,年少时以打铁为业。
当时,隋朝的社会动荡不安,各地纷纷起兵。大业十三年,一位反隋的将领刘武周得知尉迟恭这人是可造之材,于是,将他拉到了自己的队伍当中,之后,尉迟追随刘武周带领军队进攻的异常顺利。

到了夏县时,这支队伍终于与李家的队伍遇上了。在这此战役中,虽然尉迟恭表现不俗,但是,还是输给了李世民。在接下来的战役中,尉迟恭所在的队伍更是节节败退,最终,李家招降了尉迟恭,并给予了他极大的信任。
而事实证明,他没有辜负李家的信任,在征战时表现勇猛,为李家的江山尽了很大的一份力。
然而,大唐平定后,政变的风云很快就笼罩了整个都城。武德九年,突厥入侵乌城,李建成推荐李元吉为统帅出兵抗敌,并请求让李世民到长安近郊的昆明池送行,然后乘机杀李世民。在这次的政变中,尉迟恭支持的是秦王,他在知道太子想要暗杀秦王后,很快就将这一消息告诉了秦王,在商议过后,决定对太子动手。

政变的残酷,不似战场,它最残酷的地方在于,本是留着同一血脉的人,却为了权势而兵刃相接。太子与其同党在这场政变中付出了自己性命,但是,没有人会在意,因为他们是失败者,是贼子,这样的下场是他们应得的。
政变过后不久,秦王就成了太子,后来他登上了皇位,尉迟的地位也随之提升了一大截。尉迟又在平定突厥时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被封为吴国公。
之后,唐太宗李世民对尉迟敬德说:“朕想要将女儿许配给你,怎么样?”尉迟敬德叩头辞谢说:“我的妻子虽然微贱,但与我同甘共苦好多年。我虽然才疏学浅,听说过古人富贵了不换妻子,此并非我的本愿。”李世民只好作罢。

尉迟这人,忠厚老实,立下了很多功劳,对钱财也不太在意,而且,对李也很忠诚,但不太好的就是他会因功自傲。
在一次宴会中,尉迟因不满座位的安排,在宴会上闹了起来。别人劝阻时,他还将人打伤了。皇帝见此,便道:“我在读史书时,发现一些皇帝容不下自己的功臣,我就对自己说,我一定不能这样。”
皇上顿了顿又说:“然而,我现却发现,其实这不全是皇帝的错误。臣子在协助皇上治理国家时要有一定的约束,得到的越多,就越是要严格约束自己啊!”尉迟恭在听后,觉得羞愧不已,之后,开始改变自己的一些行为。

好在,尉迟恭虽然一时有些忘形,但是,其本质还是好的,为人也很正直,觉得该是什么就是什么。
有一次,皇帝与一臣子下棋,这个臣子在下棋是半点不让皇帝,最后,还与皇帝吵了起来。皇上大怒,将其赶出了京城,就这样皇帝依然不满,他让尉迟为他取该臣子的性命。
尉迟假意答应,却在第二天的时候说自己不知情,让皇帝没有下手的借口。后来,李世民也觉得自己做错了,觉得尉迟的行为很正确,最终,让这个臣子免于枉死,而自己也得以改过,又给了他很多赏赐。

尉迟说话直来直往,也不太顾及他人的感受,久而久之,就得罪了一些人。
这天,皇上在与尉迟聊天时忽然开玩笑似的和他说:“有人说你要反我,这是真的吗?”敬德很爽快的就回答说:“是啊。臣追随陛下这么久了,在战场上艰难存活下来,如今,国泰民安,就要怀疑我了吗?”
说完尉迟将上衣脱下,将身上的伤疤展示给他看。李世民一下子说不出话来,他想起曾经与自己的将士一起征战的日子,又想起尉迟对自己的救命之恩,一时很是惭愧,觉得自己实在是糊涂,便对尉迟说:“朕相信你!”

?

晚年的尉迟与早先的他好像变了个人一样。他一心扑在对仙丹的研究上,还开始变得奢侈,修建起了亭台楼阁,学习丝竹,对政事也不太关心了,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十六年之久。

658年,尉迟去世,享年七十四岁。其实,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尉迟敬德,也就没有李世民,也就没有后来的大唐盛世。
他的离开没有波折,平淡得就像是吃一顿饭一样,但是,又感觉好像有什么不太一样了。不论怎样,传奇在此还是落下了幕布。
参考资料:
『《旧唐书》、《资治通鉴》、《尉迟恭的那些轶事典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