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五月,隨着多數地區中小學陸續復學,“停課不停學”掀起的巨浪似乎逐漸平息。然而,當我們把視線從釘釘的“一顆星事件”和熒幕裏不斷轟炸的在線教育廣告上移開,來到廣大農村地區的教育現實時,我們需要認真考量,疫情對農村教育究竟造成了怎樣的影響?這些影響又真的會因學校的復學而消散嗎?

21世紀教育研究院發起 “疫情下的農村教育”調查,邀請一線的鄉村教育工作者填寫,最終獲得的有效樣本覆蓋全國24個省市自治區、100個地市的農村小學。

現實:疫情期間教學工作開展情況

受疫情影響期間,55.96%的學校採用“以直播講授爲主”、36.29%的學校採用“在線平臺自學爲主”的方式組織學生在家學習,另有7.20%的學校僅佈置了額外的假期作業,僅有2例表示未組織教學工作。

▲圖1 疫情下教學活動的發生形式

以上教學工作52.56%由學校牽頭,41.19%由當地教育局牽頭。

▲圖2疫情下教學工作的組織

觀察:疫情期間的農村教育實況

教師普遍反映家長的關注和支持不足

雖然74.38%的教師對“疫情增進了學生與家長的關係”這一說法持中立或贊同態度,但就學業而言,36.84%的教師在問卷的留言部分提到了“家長不重視”、“家長不配合”等對於學習效果造成的負面影響。其中既包含了“家長很少回家,更多是溺愛”等主觀原因,也有“年輕家長復工復產,爺爺奶奶不會操作設備”等客觀因素。如圖3所示,“家長對學業的關心與支持”被教師認爲是疫情下學生的首要需求,具有彌補性質的“儘快復學”則位居第二,遠超過設備和學習資源類的選項。

▲圖3 疫情下,教師認爲學生最需要什麼?

家校互動的增加爲生活教育提供可能

近80%的學校要求家長配合和支持一些線上學習工作,並要求教師聯絡家長以瞭解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雖然一些家長對繁雜的線上學習任務不能很好地配合,但增加的交流頻次使得家長對教師工作的辛苦有了更多的理解。令人欣喜的是,圖3所示的排序中教師們將“引導家中的生活教育”賦予了較高的優先級,且有66.11%的學校向家長髮送了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的建議。一些學校更是開展了自然觀察日記、改造家庭學習空間、學做一道菜等實踐性活動,鼓勵孩子們在生活中學習,將疫情帶來的停課挑戰轉化爲生活教育的機遇。

▲圖4 疫情期間學校和家庭的互動情況

適宜線上學習的設備和條件仍是瓶頸

圖3所示的排序中,“用於線上學習的設備”被排在中間的位置,先於學習資源等軟件要素,可見硬件依然是有效開展線上學習的一個瓶頸。分析被調查者的留言,我們發現,線上學習設備“從無到有”的一關已基本邁過,但一些家庭沒有設備、一些村落沒有網絡等具體情況尚缺乏針對性的解決。同時,“一家幾個小孩只有一臺手機”、“手機屏幕小線上學習影響視力”、“以爲是上網課但其實是玩遊戲”等問題較爲突出,手機爲主的設備之於線上學習的適用性問題值得重點關注。

▲西藏當雄縣烏瑪塘鄉巴嘎村的孩子在上網課 資料圖

線上教育或將擴大學生間的學業差異

有教師在反饋中提及,由於線上學習對自主管理與自主學習能力的要求比較高,疫情期間善於自主學習的學生學習效果顯著,但更多的學生存在玩手機、不聽講、不寫作業等情況,生間學業差異相較在校學習極有可能進一步擴大。對此,57.62%的教師表示“擔心”。值得注意的是,面對學生自主性的缺乏,反饋中極少有對於自主性培養失敗的反思,以監管取代自主依然是一種默認的傾向。

▲湖北襄陽四埡村10歲的敖金濤每天步行近10裏山路到村委會上網課 資料圖

疫情期間教師依然忙碌但有額外收穫

78.39%的教師表示其在疫情期間生活狀態依然“忙碌”。由於疫情期間填表、上報數據等行政性工作增加,以及組織線上教學需要尋找額外的資料、調試技術平臺、催促學生教作業等,一些教師表示相較以往更忙更累。但與此同時,也有一些教師表示獲得了期待已久的休整,還有的表示有所額外收穫,例如增強了使用教育技術的能力,觀看“名師課堂”或查找教學資料時豐富了教學思路,參與公益項目看到了教育的更多可能等。

▲圖5 疫情下教師的狀態

思考:線上教育與教育公平

線上教育的推廣究竟能否促進優質教育的普及、加快教育公平的達成?調查中,在最低1分代表極不贊同、最高9分代表非常贊同的評分中,“線上教育的普及將使教育更加公平”這個說法獲得的反饋平均爲4.85分,略低於代表中立的5分;同時,相較其他評分題,該題選擇1分與9分的人數較多,說明被調查者間觀點的差異性較大。

▲圖6 線上教育的普及將使教育更加公平——1:極不贊同,9:非常贊同

對許多農村學校來說,疫情之下線上教育匆匆上馬,其實際效果受諸多原因限制,多數教師對學生的生活與成長狀態表示擔心、認爲復學迫在眉睫。在農村教師對於線上教育整體呈現出的模棱兩可、略帶悲觀的判斷背後,我們可以產生三個層面的思考:

第一,我們應該反思,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學生自主性的普遍缺失,我們對於教育的理解該如何更好地由“對於學生的監管”轉向“自主性的培養”?

第二,我們應意識到,長久以來農村學生真正缺乏的依然是成長過程中來自家長與教師的高質量參與,“線上”作爲教育的一個發生形式或者資源平臺並不能取代人在教育中的作用。

第三,我們需要理解,面對家庭教育的相對缺位農村學校的職能已被不斷擴展,倘若要在“自主性的培養”等方面更進一步,我們就必須以“生活”而非侷限於“教學”的視角去理解農村學校的工作,在學校評價等方面做出調整、並給予與其職能相匹配的資源和支持。

分享:來自一線農村教育工作者的聲音

高光時刻

很高興的是我的學生都很想開學,很想聽我親自講的課,我也想快點開學。

整個疫情下,我一直堅持網絡學習,真的忙碌而充實着,收穫了好多,一篇論文,一個證書。

安排了很多有意義的實踐活動,開展了很多本來想開展卻沒有開展的活動,如手繪地圖、動手做美食、跟着老人學剪紙、多項科學小實驗。

我們和各科老師一起開展了家庭幸福時光系列課程,包括在春天裏種菜,全校一起做滿漢全席,進行家庭文化建設,用孩子和家長們喜歡的拍抖音、短視頻的形式記錄,在學校羣和公衆號裏分享,這些活動有效增進了居家學習生活的樂趣。

溫暖瞬間

多少年的兩地分居,這是幾年來和父母妻子待的時間最長的一次。

在家中學習了很多的先進教學理念、教法,有更多的時間陪護孩子,當了幾天好爸爸。

老師逼得太緊,容易造成親子關係撕裂,也容易造成孩子厭學。千萬不要遇到孩子不主動學習,就怪孩子怪家長,一定要研究學生,研究學生的家庭現狀,再有針對性的寬容和適度的保護和幫助,克服一切困難,鼓勵這些學生和家庭向前走,這纔是對待落後生的正確態度。

犀利吐槽

請叫我李催催,睜眼就是各種催作業。

在現在疫情之下,每個人的心裏都很煩躁,老師既要線上直播上課,又要在線批改作業,這些都是本職工作,本來是不算什麼的。但是每天面臨的各種統計,各種表格,各種數據,真的是頭大眼昏。

網課對於沒有家庭輔導的學生來說就是給了他們玩遊戲的機會,從本班來看,網課學習對於大部分人一點效果都沒有,來了一問三不知,還得上一遍。

疫情下,網絡教育讓不同家庭的孩子差距越拉越大,注重家庭教育的孩子能得到比較細緻的監督和輔導,而大部分農村家庭孩子都處於放養狀態,雖然購置了網課設備,卻反而給孩子創設了大量玩手機刷抖音的機會,完全靠孩子自覺性,壓根兒沒用。

互動

本次調查中,對於 “據你瞭解,你大多數的學生現在的生活狀態如何?”一題,高達73.33%的教師都認爲學生盼望開學。現實情況真的是這樣的嗎? 歡迎和你身邊的小學生討論這個問題,並在留言區和我們互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