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此時更需要父母的引導,要讓孩子意識到學會拒絕才是真正的成長,不能總在別人的意見中生活,要有自己的主見,自己選擇自己的人生。二.父母應該如何提高孩子的“主見”意識。

現如今的很多孩子,大多都沒有自己的主見,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容易隨波逐流,被牽引着走。

小花就是一個這樣的孩子。小花在小學時,就處於班上不上不下的位置,平常不敢積極發言,也不敢批評他人,總之就是一個極度沒有存在感的孩子。

到了中學,小花還是如此,暑假時,小花和閨蜜約好了去買小皮鞋,商場裏小花看中了一雙粉色的小皮鞋,於是問閨蜜:“你覺得這雙鞋適合我嗎?好看嗎?”

不料閨蜜這時卻說:“醜死了,一點也不適合你,還不如買這雙紅色的好看!”小花聽完覺得的確是紅色的這雙更適合自己,於是買了紅色的小皮鞋。

開學後,班裏的女生都買了新鞋子,其中就有一個女生(小紅)穿的是小花那天看上的粉色小皮鞋。

那雙鞋光彩照人,同學們紛紛問小紅在哪買的,小紅也因此交了不少新朋友,這時小花感到非常後悔,責怪爲什麼自己當時沒有拒絕閨蜜的意見,堅持買下自己喜歡的鞋子。

一.導致孩子沒有主見的原因有哪些?

1. 父母操控意識太強

如果孩子從一出生到長大以後都是父母在幫助自己做決定的話,自然會逐漸失去自己獨立思考,獨立選擇的能力,這時其實是父母操縱意識太強,讓孩子丟失了獨立自主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

2. 喜歡對孩子指指點點

當孩子自己做事,自己做決定時,父母總喜歡在一邊指指點點,這做的不對那做的不好,久而久之,孩子就失去了自己做決定的信心,認爲自己做的決定都是錯的,只有旁人給出的意見纔是真正有幫助的。

3. 經常否定孩子

“媽媽,看我畫的這幅畫怎麼樣啊?”

“醜死了,真是浪費顏料。”

倘若父母對於孩子的努力總是採否定的態度的話,孩子就會變得畏畏縮縮,不敢輕易嘗試,即使自己做了,也不敢表達出來,害怕他人否定自己,逐漸地變得害怕表達自己,展現自己。

4. 孩子沒有自信

孩子沒有主見,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孩子本身缺乏自信,認爲自己沒有他人優秀,自然就順理成章的認爲他人的意見要比自己的更有用,他人的眼光比自己更好,這是孩子長期缺乏自信的結果。

二.父母應該如何提高孩子的“主見”意識?

1. 對孩子曉之以理,提高她們的認識

父母可以多給孩子講一些成功人士或者身邊有主見的孩子的例子,讓孩子感受到有主見是多麼有力量的一件事,這樣高尚的品質可以爲自己的將來的成功打下基礎,並願意主動向獨立自主靠近。

2. 讓孩子養成勤於獨立思考的習慣

家長們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獨立思考,在孩子提出疑問時,不必直接回答,可以多反問幾句來引起孩子自己的思考,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3. 創造讓孩子“自己作主”的機會

常言道,我的世界我作主,在生活的小事上,多給孩子選擇權,讓孩子自己權衡利弊,做出自己想要的決定,多讓孩子自己作主,讓孩子體會自己作主的快樂和成就感。

三.培養有主見的孩子,父母首先要學會正確的教育方式

1. 大膽地放手,給孩子以自由

現在很多父母習慣包辦孩子的一切,不放心孩子去做一些本應由孩子去做的事情,這時家長們其實應該學會放手。

理性思考這件事情自己做和孩子來做對孩子的好處哪個更大,不要過度約束孩子自己做決定的自由,要學會放手,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要學會自己處理好自己的事情。

2. 讓孩子學會拒絕,纔是真正的成長

人們常說,牆頭草兩邊倒,拒絕很難,堅持很難無論對於成年人來說還是對於小孩來說都是如此。

所以此時更需要父母的引導,要讓孩子意識到學會拒絕才是真正的成長,不能總在別人的意見中生活,要有自己的主見,自己選擇自己的人生。

四.總結

其實小孩子喜歡聽信他人的意見是可以理解的,但肯定是需要引導的,需要讓孩子們明白他人的意見不一定適合自己。

對於自己的事情還是要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後做出決定,學會拒絕他人,學會獨立思考,少一些懊悔和遺憾,多一份美好的未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