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與甘虹不同的是,張大娘子自始至終都是被愛寵大的姑娘,因爲被無私愛過,她懂得如何愛人,也懂得如何把自己的生活過好。在《知否,知否》裏,就有一個自小在父母寵愛中長大的女孩兒——張桂芬,也被大家稱爲張大娘子,是沈國舅的正妻。

1、

熱播網劇《我是餘歡水》,迎來了大結局。這部揭露了中年生活之困的電視劇,讓許多的70後、80後感同身受。

劇中最讓人咬牙切齒的,莫不過於甘虹這個角色了,她愛慕虛榮,婚內同別的男人曖昧。表面上看,她是餘歡水婚姻悲劇的始作俑者。

只是,婚姻出了問題,又怎會是一個人的責任呢。甘虹這個角色在劇裏的確不討喜,不過到底,她也是可悲的。

甘虹生在一個老幹部家庭,有一個弟弟。從她和弟弟的日常互動中,便可看出,甘虹在家裏是沒有地位的。

甘虹帶着孩子回孃家,餘晨因爲玩具跟弟弟家的孩子吵了起來,結果甘虹的弟弟看到後,直接大罵餘晨是小兔崽子,完全不把他這姐姐放在眼裏。

餘晨在姥姥家是什麼樣的地位,甘虹在孃家就是什麼樣的地位。孩子在姥姥家有多委屈,甘虹在孃家就有多委屈。只是,她的委屈,最終成了她不幸婚姻的導火索。

小時候在缺愛的家庭長大的孩子,成年後真的很容易因爲得到一點點愛就很滿足,甚至被控制。那個不被愛的自己,只要有人對她稍微好一點,她就能深信不疑,因爲她渴望被愛。

事實上,缺愛的她,並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愛,亦不懂得如何愛人。所以就算甘虹再嫁,同樣的悲劇依然會重演。

因爲真正的愛是有獨立能力的,是保持自尊和個性前提下的結合,是不計回報的“給予”,而不是接受。在給予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給予他人快樂、理解、幽默激發另一方做出同樣的給予,從而使雙方在這段關係中感到由衷的快樂。

說得通俗點,就是一個人如果從父母那裏獲得過這種無私的、不計回報的“給予”,那麼TA就很容易成爲強大、富有、自信的人。在婚姻關係中,也容易獲得快樂。相反,一個人如果缺乏這些品質,那麼TA就會害怕奉獻和表現自己,更害怕去愛!

很顯然,在甘虹的成長環境中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所以從始至終,她都不懂得什麼是愛。事實上,她確實也沒有真正愛過餘歡水。

所以,離婚時,餘歡水跟甘虹說出這樣的話,“你根本就不會把你的愛,把你的善良擱在我身上,你沒有這個耐心,也沒有人會真正同情我……”

相反,那些自小在父母寵愛中長大的孩子,則有着無比強大的內心。他們堅定、自信、富有,他們擁有着別人沒有的幸福能力。

2、

在《知否,知否》裏,就有一個自小在父母寵愛中長大的女孩兒——張桂芬,也被大家稱爲張大娘子,是沈國舅的正妻。

衆所周知,張大娘子在國舅府是不受寵愛的,沈國舅寵妾滅妻的行爲,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就連身在皇宮的太后和官家也都是知道的。

張大娘子生產時,沈國舅正在外巡防,下人們原本從宮裏請來的太醫,又被小妾和他的哥哥以看診爲由扣留。

若不是明蘭提着劍去小妾院裏要人,張大娘子和孩子恐怕會有生命之憂。比甘虹幸運的是,張大娘子不僅有明蘭這樣的閨中蜜友,還有深愛着她的父母。

若不是張桂芬難產,英國公夫婦怕是到死也不會知道他們視若珍寶的女兒,在國舅府的生活竟有這般艱難。

所以,張桂芬一生下孩子,英國公就找沈國舅攤牌,要麼休了小妾鄒氏,要麼和離。只是,對於沈國舅來說,不管小鄒氏是亡妻之妹,還是時時刻刻陪在自己身邊的枕邊人,他都是不忍休了她的。

所以,當英國公看到沈國舅爲難的表情時,心裏不由地疼了又疼,不願多說一句,抱起自己的女兒就走。

看着英國公要將自家娘子帶走,沈國舅急了,趕忙上前阻攔。英國公亦不客氣,“你攔我一步,我就慢一步,我慢一步,芬兒就會受顛簸一步,疼一步,你若還有良心,就滾開。”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張大娘子最終沒有和沈國舅和離,而是在小鄒氏受到懲罰,被關禁閉後,重回了國舅府。

與甘虹不同的是,張大娘子自始至終都是被愛寵大的姑娘,因爲被無私愛過,她懂得如何愛人,也懂得如何把自己的生活過好。哪怕不是因爲孩子,她也擁有讓自己獲得幸福的能力。

事實上,沈國舅對張大娘子的感情,在那次和顧廷燁夫婦的馬球比賽中已初露端倪。讓沈國舅後知後覺的是,在日復一日的相處中,張大娘子就這樣悄無聲息地在他心裏紮了根。

正如心理學家弗洛姆所說,如果一個人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一個人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麼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當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最終的結果就是導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