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上級決定讓賀,段等人南征壯大蘇區,但此時段德昌提出反對意見,認爲時機還不成熟,紅軍還沒有能力外徵。1930年2月工農紅軍第6軍在監利縣汪家橋成立,段德昌任副軍長兼第1縱隊司令,而軍長是曠繼勳、政委周逸羣他們率紅6軍馳騁荊江兩岸,創建以洪湖爲中心的湘鄂西蘇區,同年七月段德昌又改任軍長。

湘鄂西蘇區亦稱“湘鄂西革命根據地”,位置處於湖北與湖南交界處。而創建湘鄂西蘇區革命根據地的是賀老總與周逸羣等革命黨人,並且紅二軍團也是在這裏成立的。在他們的努力下,將蘇區人員發展到3萬多人,同時,湘鄂西蘇區也擁有許多傑出的將領,如有火龍將軍之稱的段德昌就是其中之一。

段德昌,湖南南縣南洲鎮火箭村人,他是紅軍早期的傑出將領。在中山艦事件後,段德昌脫離國軍加入了我黨,並且參加了8月1日的南昌起義,當時他在賀老總麾下任職。所以在南昌起義失敗後,段德昌與賀老總一起帶領部隊撤往湘鄂西邊境。然而南昌起義的失敗,並沒有打消他們幹革命的信心。於是在荊江兩岸爲革命做宣傳,段德昌一邊爲革命真理作宣傳,爲了讓更多的人加入紅軍,一邊建立革命武裝,做好隨時暴動的準備。


段德昌

在時機成熟時,段德昌與賀老總,周逸羣等人領導了湘西起義,並建立創了洪湖根據地。也是在以洪湖爲基礎下,並創建了後來的湘鄂西蘇區。而且在這期間段德昌還介紹國軍湖南獨立第5師第1團團長彭加入我黨。這位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彭老總。

1929年春,段德昌率洪湖游擊隊在江陵、石首、監利等地區與敵人展開游擊戰。他深知紅軍人員少,武器彈藥裝備也不足。如果面對面與敵人拼殺肯定會喫虧,這樣也會傷害革命武裝力量。於是段德昌就提出經典游擊戰作戰口決;“敵來我飛、敵去我歸、敵多則跑、敵少則搞”的戰術,成爲湘鄂西紅軍與敵人作戰的標準。只有這樣才能消耗敵人,壯大紅軍。而且與毛提出的游擊戰術原則有同曲異工之妙。


段德昌

1930年2月工農紅軍第6軍在監利縣汪家橋成立,段德昌任副軍長兼第1縱隊司令,而軍長是曠繼勳、政委周逸羣他們率紅6軍馳騁荊江兩岸,創建以洪湖爲中心的湘鄂西蘇區,同年七月段德昌又改任軍長。

段德昌不光擁有出色的戰術,而且戰略眼光也比一般人看得遠想的多。在上級決定讓賀,段等人南征壯大蘇區,但此時段德昌提出反對意見,認爲時機還不成熟,紅軍還沒有能力外徵。但遭到反對,結果,南征失利,不僅丟了新蘇區,而且連洪湖老根據地也幾乎全部喪失。


段德昌

回師洪湖蘇區的段德昌率領新六軍和赤色警衛總隊,採取“只打虛,不打實;不勝不打,要打必勝”的戰術,靈活機動地與敵周旋,順利將失去的根據地奪回,重新恢復了洪湖蘇區,新六軍也發展到2000餘人。

不過很可惜,同年3月夏曦到湘鄂西主持工作後,段德昌各方面遭到打壓,從軍長降爲師長。加上讓一個不懂軍事的人主持工作,會是什麼樣的結局顯而易見。最後“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指導作戰,未能挫敗國軍第四次“圍剿”,紅被迫離開洪湖蘇區。段德昌率領紅9師擔負阻擊、最後紅軍撤往湘鄂西根據地。


夏曦

打了敗仗,做錯了事,肯定要承擔責任,而夏曦卻責任推到段德昌的身上,誣陷他是“改組派”將段德昌強行逮捕,最後被錯殺於湖北巴東縣金果坪江家村,年僅29歲。

雖然,段德昌死了,但是他爲革命做出的貢獻並沒有被後人所忘記,在1952年,毛親自爲段德昌簽發第一號烈士證書;並且還位列共和國曆史上的36位軍事家之一。假如,段德昌不被錯殺,會授什麼軍銜?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