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看看,岳飛不死,甚至不撤兵,一直打下去的話,會怎樣:

結局一

岳飛一鼓作氣,直搗黃龍,迎回二聖,女真人退回山林打游擊,岳飛成爲天大功勞,然後兩位前皇帝密謀復位,試圖拉攏岳飛,岳飛面臨抉擇。朝廷陰謀蓄積,內亂頻發,京師血流成河。。。然後是蒙古人、西夏人乘機再犯中原。

結局二

岳飛一鼓作氣,收復華北,女真人帶着倆皇帝打游擊,岳飛同志面臨家鄉人民的擁護和部下的支持,終於忍不住羞澀,宣佈獨立。吾皇萬歲萬萬歲。。。。然後是跟金國簽訂和平協定,專心南侵。!·#¥%……—*()民族英雄的轉型。。。。

結局三(劉裕版)

岳飛一鼓作氣,收復華北,然後發覺無法長期堅持,而且不願遠離權利中心,留下部分兵力,返回江南政變,消滅南宋,蒙古人、西夏人、女真人捲土重來,北方領土重新淪陷。(就如同當年的胡夏和北魏對付東晉的策略)

結局四(明初紅巾軍北伐版)

岳飛留在河南靜觀時局,派部下繼續北伐,然後部隊一路打到遠方,思鄉心切,腐化墮落,部隊瓦解,不了了之。

結局五(南明四鎮版)

岳飛身居藩鎮之首,身居前線,遙控中央,提出種種要求,得不到滿足就武力威脅,甚至動不動送幾個“前朝太子”進京,朝廷忍讓爲重,不敢得罪。

結局六(司馬懿版)

岳飛被解除兵權後不甘寂寞,在京師聯繫同志,藉機發動政變,血洗老趙家,然後擁立傀儡皇帝或者直接奪權。

。。。。。。哎呀,你看,岳飛這麼多選擇,朝廷不殺也難啊!:)

2.如果岳飛繼續進兵,能擊敗金軍嗎?

金國的實力很強嗎?不是的,金國全部精銳部隊都在兀朮手上,他敗了以後,金國能夠阻擋岳飛的力量已經沒有了。直搗黃龍是一種說法而已,能夠收回中原已經可以了。再往北打金國就會拚命,而且那是人家的地盤,老百姓也不支持岳家軍,自然不可能直搗黃龍。當然如果岳飛繼續打下去,金國只有講和,歸還宋國的土地,送還兩個俘虜皇帝。戰爭也就到此而止了。黃龍府在今天的黑龍江阿城南,在離哈爾濱不遠的地方。打到那裏岳家軍早凍死了。

3.如果岳飛造反呢

首先,岳飛一造反稱帝,立刻就走向了反面。在封建社會,稱帝、造反是個非常敏感的問題。當年曹操已經雄霸中國北方尚且不敢稱帝。當孫權勸他稱帝時,他說:“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火上烤啊!”而孫權本人對稱帝之事也是比較低調的。公元222年,孫權稱吳王,建立了黃武的年號。到了第二年,即黃武二年夏四月,“權羣臣勸即帝號,權不許”。一直到了公元229年,就是曹丕稱帝9年之後,孫權才正式稱帝。再以明朝的朱元璋爲例,也是接受朱升“緩稱王”的建議,到條件成熟時才坐上去的。試想如果岳飛真要宣佈脫離了宋朝,南宋北金,把自己夾在中間,再加上失去了道義上的力量,人民反對,很快就會玩兒完。

其次,不聽招呼,只管北伐,孤軍深入是兵家大忌,有可能全軍覆沒。當朝廷連下12道金牌,岳飛還在力爭時,秦檜就已經調走了張俊、楊沂中的軍隊。沒有友軍配合,沒有糧草後勤補給,孤軍深入是很危險的。如此鋌而走險,朝廷肯定會調動其他軍隊進行圍剿。再加上虎視眈眈的金兵與南宋聯手,等待岳飛的只有死路一條。

第三,如果以“清君側”的口號和朝廷對抗,有金人在其後,腹背受敵,沒有客觀條件。不說其他大臣對岳飛此舉不買賬,就是當時的中興四將中的劉光世、韓世忠、張俊三家,也必和岳飛爲敵。有的人可能會指望韓世忠支持岳飛,這個可能性很小。韓世忠是個忠於朝廷的人,當你忠君報國時,可以與你肩並肩;但你要反叛朝廷時,對不起,就要拼個你死我活。

第四,全國都要陷入大分裂、大動盪的局面,老百姓就要飽受戰爭之苦。也許岳飛不怕打仗,他也還年輕,再打個20年沒問題,可是,只要岳飛一另立山頭,在他後邊很快就會又有其他更多的人割據一方。於是乎,軍閥混戰,你爭我奪。搞好了,岳飛把他們收拾了,重歸一統,可要搞不好呢?豈不又弄成了第二個春秋戰國?這時倒黴的、陷入水深火熱之中的就是廣大的人民羣衆了。試想想,像岳飛這種熱愛人民、寧可“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的人,能做這種千古罪人嗎?

第五,提前上演元滅宋、清滅明的歷史。一個國家在面臨外患的時候,如果再加上內亂,很可能的結果是鷸蚌相爭,漁人得利。元滅宋還不夠典型,清兵入關的教訓需要中國人總結幾千年。明朝中後期,朝政腐敗,各地造反的不斷,成氣候的,李自成反了,張獻忠反了,當然,明朝也給推翻了,可是,清軍也趁機入了關,大好河山白白送給了異族統治者。俗話說,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宋、嶽相鬥,弄不好最後是大金朝“殖民”了中國!所以,當國難當頭時,自家人要團結,要以大局爲重。當然,這裏不是說李自成他們起義不對,也不是對滿族兄弟“見外”,而是還原歷史,站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上,視民族利益、國家利益高於一切!誰把自己的國家拖入內戰,最後還弄到了亡國的結果,那他就是漢奸、賣國賊。

最後一條,如果岳飛真的做了皇帝,後人可能就對他褒貶不一了!

所以,歷史上有些事是不能假設的。岳飛就是岳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