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個決定也讓太保從一個龍虎武師逐漸成爲一名真正的演員,“因爲那段時期港片經歷電影十年一大起和一大落,還有我一對子女開始在中國臺灣讀大學,乾脆在臺灣生活,可以陪伴家人。也正是這部電影,讓太保成爲龍虎武師中第二個獲得獎項的人,而第一個是曾志偉。

5月6號下午三點,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董事局主席爾冬升,準點出現在直播的鏡頭前。

沒有大明星和紅毯儀式,不到12分鐘,金像獎18個獎項,盡數頒出。

讓人意外的是,老戲骨太保憑藉《叔·叔》中“柏”這個角色,最終戰勝古天樂、郭富城、朱柏康、易烊千璽成爲新晉金像影帝,這也是他從影50多年來,首次拿到影帝。

太保是誰?

太保是誰?觀衆或許對這個名字不熟悉。

其實,太保的真名叫張嘉年。爲何大家都叫他太保,這要從他幼年說起,他出生於香港,1歲時由父親帶到臺灣,長在高雄。12歲時又回香港讀書,當時同學用廣東話叫他“臺保”,衍用至今就成了“太保”。

太保高中畢業之後,就成爲午馬的徒弟,從18歲就跟着午馬進入邵氏公司學習做幕後,當年午馬笑着跟他說“你長得醜,就跟我學做導演好了。”

直到有一天,成龍找到他做龍虎武師。

龍虎武師,是香港電影鼎盛時造就的特殊工種,當時大量的寒門子弟投身武師行當,充當替身、特技、龍套等等。

儘管龍虎武師入行的門檻不高,但當時成龍創立的“成家班”卻人才濟濟。相比之下,太保的身手稍顯遜色,因此他也只能在影片中出演被打的那一方。在《師弟出馬》中,太保首次作爲“成家班”成員與成龍合作,在片中飾演成龍的師弟。整場電影中,太保在電影中幾乎沒演過像樣的武打場面,基本上飾演的都是被打的那一方。回想起當年的武行生活,太保笑稱,“我經常在動作片中捱打,但都是一種樂趣,有時打起上來,洪導演那種硬橋硬馬,沒有軟墊再撻在地上,不簡單,想有替身?洪導演會說不如我替你啦!替身!”

除了捱打,在香港經典動作電影中,少不了太保滑稽的身影。他在成龍電影《A計劃》裏有一場重頭戲,水警和陸警酒吧混戰中,一次次端着一盤意大利麪要去扣到打自己的陸警頭上,結果卻一次次扣到自己臉上,他從口裏噴出一口番茄醬,哭喪着臉;在《龍的心》中,他是嘴賤的小文哥哥;在《奇謀妙計五福星》中,他是喫軟飯的大佬司機。

或許正是因爲太多這種窩囊又搞笑的形象,所以只讓觀衆記住了他的臉,但他並沒有因爲機械重複的小角色,而忽略了錘鍊自己的演技。在1984 年,太保憑藉電影《公僕》提名過金像獎最佳男配角。在電影裏,他飾演一名吸毒的道友,同時也是警察的線人,在電影裏,太保的表演既有喜感,又演出了癮君子的猥瑣無奈。

時間沒過多久,香港動作片逐漸走向沒落。在1992年,成家班解散,太保繼續在各種電影中演繹着配角。這段時間,他幾乎演過香港所有的電影類型:殭屍片、成龍的功夫電影、洪金寶的福星系列、黑幫電影、古裝武俠片等等。

可以看出,香港電影不僅有周星馳、周潤發、成龍、張國榮等耀眼的明星,更多的是太保這樣的“綠葉”,他們是香港電影輝煌的基石。

從“龍虎武師”走向“演員”

90年代末,太保決定從香港回到臺灣發展。這個決定也讓太保從一個龍虎武師逐漸成爲一名真正的演員,“因爲那段時期港片經歷電影十年一大起和一大落,還有我一對子女開始在中國臺灣讀大學,乾脆在臺灣生活,可以陪伴家人。”

回到臺灣的太保,年紀大了,打不動了,開始更多嘗試劇情片。1999年,因爲在《運轉手之戀》中,他成功扮演了臺灣的本地人,讓他獲得金馬獎最佳男配角。也正是這部電影,讓太保成爲龍虎武師中第二個獲得獎項的人,而第一個是曾志偉。

到了2007年,太保因爲參演了中國臺灣大愛電視臺發行的電視劇《鐵樹花開》,並獲得了臺灣金鐘獎最佳男配角提名,通過此劇,太保在臺劇的圈子中站穩了腳跟。

雖然工作重心已經向臺灣轉移,太保還是懷念拍港片的時光,他在接受採訪時說,入行至今,拍了近三百多部電影和電視劇,“雖然近十年的基地不在中國香港,但每隔兩個月便回來數天,希望港片會繼續找我啦!”

在近些年,太保開始逐漸回到香港拍戲,在《踏血尋梅》中他飾演春夏的爸爸,在張晉的主演的《狂獸》中他飾演余文樂的老大。包括在內地網大《艋舺之江湖再現》中,他繼續出演黑老大。僅僅是2019年,太保就拍攝了六部影視作品,而且橫跨港片、臺劇和內地網大,熟練掌握國語、粵語和閩南語,戲份也越來越重。

第一次演男主就得了影帝

輾轉在香港與臺灣兩地間的太保一直維持着在影視作品中的配角生涯。

直到有一天,導演楊曜愷找到太保,希望他能夠出演一部同志電影《叔·叔》的男一號。電影講述的是擁有家庭的兩位中年男性,渴望並渴求相愛的故事。整個故事通過兩位相逢恨晚的男性,呈現出同志羣在社會期許與個人情慾之間的掙扎與兩難。

接到角色,太保有一絲遲疑,他問導演,自己適合嗎,楊曜愷讓他放寬心,不要有太大壓力,這只是一部文藝片,並沒有過於暴露的鏡頭。太保轉頭再跟太太商量,也得到了家人的鼓勵,子女上過大學之後也欣賞過藝術電影,但還是問了父親一句“爸爸,你行不行啊”!

從香港動作片走出來的太保,演同志類型的電影,真的可以嗎?這也讓觀衆質疑。從影片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來看,太保精準展示出了男主阿柏拒絕接受自己身份卻渴望愛情的矛盾感。此外,電影還強勢入選釜山影展、柏林影展,並且擊敗52部香港電影,一舉獲得第26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的“最佳電影”,男主角太保也同時獲得“最佳男演員獎”肯定,成爲他從影近50年來的首個大獎。

《叔·叔》得到了官方的嘉獎,“縱使沒有轟烈的情節,僅憑人物淡然的眼神交流,簡單一字一句,剋制的肌膚之親,細膩刻劃出老年男同志的黃昏戀情。”與此同時,太保還“把傳統家庭角色與個人情慾之間千迴百折的心理掙扎,透過細膩的反應,精準拿捏,一臉沉默已叫人動容”。

據悉,除了金像獎、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之外,該片還獲得了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泰迪熊獎的提名。以及第56屆金馬獎的最佳劇情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原著劇本獎四項大獎的提名。

70歲,太保終於憑藉《叔·叔》斬獲人生第一個影帝。在金像獎提名的時候,記者問他對於金像獎是否有信心,他說:“天賦是老天爺給予的,努力是靠自己,市場的價值等觀衆啦,我也希望評論學會後,將這個幸運帶到金像獎。”

對於演員來說,怎樣才稱得上幸運?70歲還一直堅持演戲的太保,獲得了唯一的擔當男主角的機會,金像獎影帝更像是時光給予他的饋贈。

太保的演藝生涯,前半段看似默默無聞,他用了很長一段時間在香港立足。緊接着,他見證了港片從巔峯走向沒落,爲了生存他開始拓寬戲路,嘗試不同類型的電影。而慶幸的是,在最近的20多年內,他從一個武行逐漸變成一個演員。電影《一代宗師》中有一句臺詞,“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從演員太保的身上,看到了一個演員的堅持和信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