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多名家長在班級羣被騙!公安部刑偵局發出防範提示

川報觀察記者 伍力

目前很多學生已經陸續返校,各班級羣開始活躍起來了,但有一類詐騙專盯班級羣裏的家長。 5月11日,公安部刑偵局官方微信發佈消息,針對此類詐騙發出防範提示。

4月30日,深圳龍崗的張先生在兒子的班級QQ羣中看到“班主任—武老師”發佈了一條消息。“返學在即,爲加強學生英語水平,學校將開設輔導班,輔導費1400元,材料費580元。名額有限,先到先得,掃描二維碼繳費。”

看到是“班主任”發的通知,名字頭像也都對得上,張先生不假思索就掃碼轉賬了1980元。可是,付款後發現彈出的收款方爲“某個體戶”!

張先生立即電話聯繫班主任,才知道被騙了。

龍崗警方介紹,4月15日以來像張先生一樣被騙的家長已有65位,損失金額67.7萬元。警方起底騙子的作案手法,主要分四步:

撒網捕魚——在QQ內搜索“班級羣”、“通知羣”、“溝通羣”等關鍵字,即可出現大量公開的羣聊信息。

潛伏觀察——冒充家長申請入羣,潛伏在羣內觀察老師的活動規律,利用老師上課或者不在線的時間差,實施詐騙。

盜取頭像——克隆老師的頭像和暱稱,修改備註信息,冒充老師發佈繳費信息。

收款跑路——收款後立即退羣,等真老師上線後,騙子已經逃之夭夭。

警方提醒,家長要學會分辨信息真假。不管是在微信羣還是QQ羣,家長在收到任何掃碼交學費的消息,切勿急於匯款,一定要直接與班主任或校方覈實真僞。  學校老師要加強聯絡羣的管理。請老師(或羣管理員) 開啓入羣驗證功能 ,並實行實名制,對每一位入羣的成員身份進行審覈,避免陌生人隨意加入家長QQ、微信羣。另外,各位老師應立刻對本班家長QQ、微信羣成員身份進行覈查,對身份可疑人員,儘快清除出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