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秦憲公死後,理因由其太子秦武功繼位,但這時弗忌、威壘和三父他們三人跳了出來,毫無緣由廢了太子,立秦憲公最小的兒子秦出子爲王。雖然秦出子已經逝世,但秦國依然需要新王來撐門面,這時,三位顧命大臣看中了曾經被廢的太子——秦武功,爲啥呢,因爲他們發現秦武功聽話啊。

大家好,我們的小思姐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公元前714年,秦文公的太子逝世,於是立孫子爲接班人。兩年後,秦文公逝世,在位五十年。
文公在位之時,營建城邑、擴地集民、新建刑法、教化百姓、收岐山以西之地,爲秦國今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爲達到強盛秦國的目的,文公在奄奄一息之時,他爲年僅9歲的孫子(秦憲公)挑選了三位顧命大臣:弗忌、威壘和三父。
弗忌、威壘和三父何許人也!他們三人不僅是秦憲公的輔政大臣,更是官拜大庶長,集政權、軍權於一身,權柄滔天!
9歲的秦憲公登基之後,在三位顧命大臣年前唯有聽從的份,畢竟年齡小,處事不深,政治鬥爭經驗不夠豐富,再加上爺爺的遺命,憲公不得不屈服。
而三位顧命大臣也沒有辜負秦文公的寄託,在三人的全力輔佐之下,秦憲公遷都至平陽,加上與周天子裏中原各國的聯繫。興兵攻打毫戎,消滅蕩社。並與周天子合作,俘虜芮國國君芮伯萬。
可以說秦憲公執政期間,延續了秦國建國以來的方略——不斷向東進發,挺進中原。
但隨着憲公的成長,卻在二十一歲時突然離奇死亡,史書幾乎沒有記載憲公的死亡原因。但憲公卻英年早逝,這不得不讓後人浮想聯翩,至少三位顧命大臣脫不了干係。
秦憲公死後,理因由其太子秦武功繼位,但這時弗忌、威壘和三父他們三人跳了出來,毫無緣由廢了太子,立秦憲公最小的兒子秦出子爲王。
這時,他們三人的險惡居心已昭然若揭。爲什麼要立秦出子爲王呢,是因爲他更優秀嗎,不,只因爲他是最小的,也是最容易控制的。就這樣,秦出子在三人的安排之下,成爲了秦國的新一任國君。這正是這種安排,使得顧命大臣的權利可以繼續延續。
然後事與願違,秦出子的確是最小的,但他有一位周朝的公主母親,他的母親周王姬自小見貫了宮廷鬥爭,你們想就這樣害了我的夫君,現在又想來控制我的兒子,想都別想!
經過一番爭鬥之後,三位顧命大臣不得不使出了最低級的招數,謀殺秦出子,再立新王,他們也的確做到了。
公元前698年,受弗忌、威壘、三父的迫害,年僅11歲的秦出子逝世。
在當時的朝代背景之下,還沒有任何一個大臣膽敢自立,這會受到其他各國的絞殺。雖然秦出子已經逝世,但秦國依然需要新王來撐門面,這時,三位顧命大臣看中了曾經被廢的太子——秦武功,爲啥呢,因爲他們發現秦武功聽話啊。太子被廢,仍然靜悄悄的,並且什麼都聽從三位顧命大臣的調遣,正是這樣,秦武功又迎來了新的希望。
考慮到國家需求、個人利益需求,三位顧命大臣擁立秦武功爲王。
秦武功繼位,不僅沒有因之前被廢之事而對弗忌、威壘、三父產生記恨,而且大事小事都與之商議。不斷隱忍,迷惑三人。
又通過帥軍親征,建立功勳,親近將士,贏得軍心,一步步的掌握政權、軍權。
眼看時機已經成熟,秦武功遍一舉將三人殺死,而且還誅其三族,不留禍患。
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和隱忍,秦武功奪回了自己應有的權利和地位,同時也爲自己的父親和弟弟報了仇。
但在品嚐了權力之後,他們就不再願意放棄,因此出現了廢太子、殺秦王的一幕幕,可惜秦武功的出現,讓他們的夢想終成泡影,不僅自己身死,還給家族帶來了滅頂之災。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