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雖說,這場戰爭馬超等人是失敗者,可是,關西士兵的勇悍,尤其是將領馬超之勇武,給曹軍留下了極爲深刻的印象,曹操本人更是心有餘悸。可以說,這個改動將兩句話變得格外有分量,裏面飽含曹操對關西軍的無奈、畏懼,更多的是這位梟雄對馬超這等猛將的讚歎。

馬超有多勇武,想必熟讀三國的各位衆所周知。在正史中,馬超不僅身負強橫武力,在謀略上也不輸於人,是個典型的文武全才,只是三國小說中對他的“勇”極力渲染,所以,顯得這位大將有些缺乏智謀罷了。
並且,民間很多文學作品對於馬超的勇武多定位在“有呂布之勇”,如《蕩寇志》《禪真逸史》《快心編傳奇初集》《後漢演義》《反三國演義》等,都是將呂布、馬超相提並論,甚至,民間有了“前表呂布後表馬超”的傳說。
公元211年,曹操勢力面臨關西軍的討伐,由於關西地區民風彪悍,所以,關西士兵驍勇善戰。曹操特地囑咐前去迎戰的衆將,一定要以防守爲主,萬萬不可輕而易舉的出陣進攻。戰事持續到當年七月,曹操帶大軍來到前線,用了兩個月的時間,這纔將馬超韓遂的軍隊擊潰。
雖說,這場戰爭馬超等人是失敗者,可是,關西士兵的勇悍,尤其是將領馬超之勇武,給曹軍留下了極爲深刻的印象,曹操本人更是心有餘悸。
在正史中,曹軍大將許褚在南岸阻擊關西軍,爲大部隊斷後。而馬超率領騎兵步兵共計萬人直擊曹軍,雙方相遇,關西軍箭落如雨。許褚對曹操說,敵軍人多勢衆,我們當下應當撤退。隨後,許褚扶着曹操上船,因爲,關西軍步步緊逼,曹軍紛紛逃往船上,戰船喫重險些沉沒。
之後,許褚斬殺了膽敢擅自上船的士兵,拿着馬鞍爲曹操遮擋箭雨。並且,駕駛戰船的船工被利箭射中身亡,多虧許褚用右手搖船,曹操得以逃出生天,戰後,許褚傷重垂危。這場仗打得十分慘烈,要是曹操身邊沒有許褚這員大將,恐怕難逃此劫。
在《曹瞞傳》中,這件事有了後續,當時,曹軍被打散,將士們都不知道自己的主公流落何方,等到見了曹操,大家悲喜交加,甚至,有人放聲大哭。
在《馬超本傳》中,馬超在這場戰爭打響之前對韓遂提出了正確的作戰思路,可惜,並未被韓遂採納。曹操聽說了這件事,感慨到:“若是馬兒(馬超,馬騰之子)活在人間,恐怕有一天我要落得死無葬身之地的下場。”
能讓亂世梟雄說出這番話,可見,馬超絕對是個非常難纏的敵人。
在正史中,馬超已經如此了得,後來,還投入劉備麾下,做了威震天下的五虎上將。這樣的素材,絕對會被後世的文人引用,在引用過程中理所當然的添加了不少故事彰顯馬超之能。
三國志平話裏有這樣一段,馬超拉弓引箭,射向曹軍猛將夏侯惇,這一箭險些讓夏侯惇命喪黃泉。作戰期間,馬超擒住曹操麾下的一個小兵,打聽出了曹操的形象,隨即傳令下去,緝拿敵方所有留着長鬍子的人,倘若逮住曹操本人,賞賜一萬顆金珠。
曹操聽見前來的進攻的關西士兵們大喊大叫,要殺掉留着大鬍子的曹操,並且,眼看要他死在亂刀之下。曹軍大潰,回到營中,想到虎狼一般的關西軍,曹操根本沒有心思喫飯,失神了好久。在這本書裏,曹軍夜間橫渡渭水,關西軍對着曹軍射箭,不知多少士兵中箭掉落水中。曹操拿着馬鞍護在腦袋上,順着河流漂下逃過一劫。
之後,殘存的曹軍好不容易渡過渭水,又被馬超連破八陣,直到三天之後纔在一個高地站住腳。
有了這些故事打底,羅貫中的作品將馬超渲染得更加勇猛。因爲,父親死於曹操之手,馬超聯絡盟友,從西涼遠道征伐曹軍。在曹軍潰敗的過程中,曹操爲了不被關西軍認出來,還把自己留了多年的大鬍子割斷,還丟掉了錦袍,非常狼狽。即便如此,還是被馬超緊逼,幾次險些喪命,若不是曹洪拼死反擊,恐怕曹操很難逃出生天。
除此之外,三國小說中許褚赤膊戰馬超這段也十分精彩,在歷史中二人並沒有交過手。正史中,馬超見曹操旁的許褚眼如銅鈴,樣貌駭人,並未與其作戰。可能是因爲這兩位超級大將未能一戰,讓羅貫中覺得十分可惜,所以,便在小說中加入兩人惡鬥的橋段。馬超和許褚單挑了幾百回合,不分伯仲,許褚見無法取勝,乾脆脫掉了身上的戰甲,光着膀子與馬超惡戰。
之後,兩人越戰越勇,各自將長槍折斷,手裏拿着兩截斷槍肉搏。最終,這場單挑逐漸演變成亂戰,關西軍發起衝鋒,將曹軍打得一敗塗地,戰死大半。在連番惡戰之後,那句“馬兒不死,吾無葬地”被作者引用到此,曹操在城牆上看見馬超馳騁於戰場上,來去如飛,無可奈何的曹操發出了那句感慨。
可以說,這個改動將兩句話變得格外有分量,裏面飽含曹操對關西軍的無奈、畏懼,更多的是這位梟雄對馬超這等猛將的讚歎。
相傳,馬超有一支族人可能播遷至亞美尼亞。那麼,這是真的嗎?
亞美尼亞古代著名歷史學家莫夫謝斯·霍列納齊著的《亞美尼亞史》記載:亞美尼亞的馬米科尼揚家族的始祖名爲馬抗(也譯馬姆貢),公元三世紀由中國遷徙而來。並且,中國現代歷史學家蘇仲翔認爲馬抗爲馬超後代的可能性非常大。
參考資料:
『《三國志》、《三國演義》、《蕩寇志》、《禪真逸史》、《快心編傳奇初集》、《後漢演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