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份子”也稱爲“隨禮”、“湊份子”,總之一句話:就是因爲一個你喜歡或不喜歡的人的與你相關或不相關的事而拿錢去喫飯,飯喫不喫沒人跟你計較,但你的“份子錢”到不到位有沒有人跟你計較那就不好說了。今天,我們來聽聽別人關於“隨份子”的不吐不快:不隨不是朋友,隨得多才是真朋友。

01

只有隨份子的時候,我們纔是朋友

說到份子錢,我身邊的小葉,這幾天就有點魂不守舍的,她和老公剛剛領證,想按揭一套房子,但是首付一直湊不夠,她無奈地說:“實在沒轍了,等我春節前結婚,看看能收多少份子錢吧!”

我有點納悶,一個剛畢業沒幾年的畢業生,能花多少份子錢啊?沒想到,她攤開算賬的小本子,前前後後隨的份子錢超過兩萬了。“有幾個同學,當初我也是隨了份子錢的,可是現在微信已經把我拉黑了,這些人吶!”她無奈地嘆了口氣。

這讓我想起了多年前自己的經歷。當時我在一家公司上班,有個同級的女孩,平時沒啥來往,也就是點頭之交而已。可是結婚的時候,想盡辦法要到我的聯繫方式,“大姐,我要結婚了,歡迎你來喝喜酒啊!好多老同事都要來呢,大家好久不見都說想你了,一定要來啊!”這話說得,讓我都不好意思拒絕了。

喫喜酒的那天,我專門請了半天假過去。這一趟的確遇到了很多老同事,酒過三巡,大家開始八卦起來。

有人在發牢騷,“逢年過節連個羣發短信都沒有,突然讓我來喝喜酒,有點不知所措。”

有人隨着附和,“我也一樣啊,不來吧又覺得大家都來了,來了吧又感覺沒啥交情。”

“小何姐,你咋回事啊,怎麼把你也喊來了,記得你們家有事那會,也沒見她有撒表示啊!”旁邊一個胖胖的女生在問我,說實話我對她也沒啥印象了,只能打着哈哈,“我不來怎麼能看見你們呢是吧?”

喝完喜酒後,大家就開始各奔東西,離開了原來的單位,沒有了共同話題,估計聯繫的機會也不是很多了。

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我辦事路過那位同事住的附近,想約她一起出來喫個飯,結果信息被拒收了,被同行小弟提醒才知道自己已經被拉黑了。原來是這樣,隨份子錢的時候,你是同事和朋友;婚結完了,你就什麼都不是了,只能註定成爲陌生人!

02

份子錢是心意還是攀比?

涉事未深的時候,看到那些啼笑皆非的擺宴,什麼“家裏生小豬仔了,請大家喫酒”等等,忍不住地嘲笑。等到自己成家,成爲社會的一個“單元”,開始獨自面對各種人際關係時,我才知道什麼是“少年不知愁滋味”。

總結起來,成年人的隨份子禮儀,大概可以這樣概括:親戚朋友自不必說,單位同事怎可忽略,點頭之交也需兼顧。平時自己買個兩三百的東西都要猶豫再三,可是到隨份子的時候,我卻始終掂量不準。少了吧,人家說你小氣;多了吧,我結婚的時候他也就送了兩百塊錢呢!現在孩子考個“野雞學校”,我還要送五百?

更奇怪的是,隨份子本來是一份心意,如今卻成了一些人攀比的工具,以及收禮人判斷交情深淺的標準。他隨了1000,真朋友;她隨了200,真夠摳門的。也難怪有人說,“隨份子”是維繫人際關係的重要手段。

前段時間,我做了一件有些“不近人情”的事。在老家我有一批關係還不錯的前同事,他們平均比我大十來歲,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不是孩子上大學就是老人過大壽,這幾年我沒少因爲這些事“隨份子”往老家跑,實在厭倦。錢是一方面,但是誰哪有這個功夫老往老家跑?

所以當再次收到邀請是,我對一位我的老大哥說,“這次就不去了,您來我這裏請您喝酒~不隨份子就不是兄弟了,咱們這交情是不是也太沒勁兒了...”後來,我們再也沒有聯繫了。

03

你敢對這場人際關係綁架說不嗎?

“隨份子”發展到現在,有些地方甚至已經成爲了一個家庭的重要支出。雖然很少有人喜歡氾濫的“隨份子”這件事,可是卻罕見有人站出來對這個隱形的“人際關係綁架者”說不,實在矛盾而無奈。

事實上,如果是真的好朋友,到場祝賀本是真誠之事,純粹想見證你的幸福。大家都是懷着祝福之心,無所謂份子錢送了多少,更不會送了之後就開始琢磨怎麼把份子錢給“想辦法”收回來。但是面對那些只有請客喫酒的時候才聯繫的所謂“朋友”,我們能不能堅決地拒絕呢?

*故事採集於網絡

【今日話題】

你隨的最多份子錢是多少?

你對“隨份子”這件事有什麼不吐不快?

▼往期精彩回顧▼

最後一天搶iPhone!

戳戳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