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瞭解陳戌源5月8日晚接受白巖松連線採訪的那個下午,中國足協纔將“中超U23隊參加中乙聯賽方案”發至中乙各傢俱樂部。如果聯賽6月下旬開賽,那麼考慮到外援半個月以上的隔離期和恢復訓練期,他們最遲也要在5月中旬回到國內,纔可能以較爲正常的狀態趕上俱樂部第一場比賽。

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近日接受央視訪談的時候全方位談到了中超聯賽的新賽季計劃問題,有些問題說得很具體,有些則說得有些籠統。雖然是以足協主席身份來做出表述,但表述跟政策落地之間還有一段距離,陳戌源只是給出了一個大概方向。南都記者結合各級聯賽和俱樂部的實際情況,對陳戌源的規劃做進一步闡述。不管怎麼樣,經陳戌源公開發言,身處特殊時期的2020賽季中超聯賽的面目已經大概清晰。

曝中超不會等齊外援再開賽 足協未通知俱樂部改賽制

空場開賽? 最早也要等到6月下旬

關於中超何時開賽的問題,與其他部分國家職業聯賽會持續更新重啓計劃時間表不同,中國足協和國家體育總局一直沒有做過任何官方表述。考慮到防控工作大局,足球管理部門確實無法單方面決定任何重啓計劃,出於謹慎考慮,也就無法對外公佈任何“時間表”。

4月之前,有多傢俱樂部表示從來沒有得到來自中國足協的任何知會,不知何時開賽,只能隨時做好準備。到了4月中旬,陸續有俱樂部透露,他們按照6月底開賽的節奏來進行備戰,似乎6月底這個時間得到了統一的默認。

5月8日晚,陳戌源回答了央視新聞頻道關於開賽時間表的問題,是足協官方第一次有人公開談論此事:“我們前段時間不斷準備方案,修改方案,包括跟俱樂部溝通,我們做了三套方案,一套是完整(賽程)方案,第二套是時間節點方案,比如6月到12月,如果疫情有變化還要推出第三套方案。”

儘管足協主席的現場直播採訪跟官方宣佈文件有本質區別,但陳戌源提到的“6月”跟俱樂部的備戰計劃安排是吻合的。這意味着中國足協目前很可能正在按照6月開賽的計劃來推動各項工作。陳戌源提到了重啓工作的原則:“第一,我們爭取早打比賽,第二跟過往做比較大的調整。按照防控要求,儘快做聯賽,做起來可能要幾場空場。”

以空場開始是不可避免的。韓國K聯賽已經重啓,就是在空場情況下進行的,雖然現場氛圍不如正常情況時,但聯賽贊助商的權益和聯賽品牌價值受到了最低限度的損害。率先重啓的K聯賽甚至還在全世界範圍內賣出了更多版權,品牌價值在另一個維度得到提升。

空場的情況下,有沒有可能更早開賽?可能性不大。據南都記者瞭解,考慮到中超聯賽開始還涉及到各賽區的具體工作安排,各地需要做相應準備,俱樂部也要花時間統一做核酸檢測以及客場行程、酒店安排,6月下旬應是最早的時間。

不能排除中超聯賽在6月下旬依然不能開賽,但有業內人士分析,按目前國內的疫情情況,聯賽直接取消的可能性不大。

聯賽壓縮至少1/3? 各俱樂部沒有參與討論決策

各國聯賽重啓或收尾的方案不同。本計劃於5月30日重啓的日本J聯賽在最近的一次公告裏宣佈繼續推遲,暫定重開時間爲6月13日,同時宣告本賽季保留升級但取消降級,只是還沒有確定是否縮減賽程。

韓國K聯賽在5月8日已經重啓,比原定開賽時間2月29日晚了70天左右,常規賽賽季從33輪縮減爲22輪(本來12支球隊要互打3場,現在改爲互打2場,主客場),附加賽分前6名爭冠組和後6名保級組,保持5輪不變,賽季總輪數縮減了29%。

陳戌源表示:“假定6月下旬能開打,12月能結束。但必須留給國家隊1個月時間,還有亞冠1個月,4個多月時間留給中超聯賽,打30輪聯賽,是不可能的。可能會分兩個組,通過第一階段的交叉賽,第二階段變成淘汰賽,這才能讓聯賽、國家隊、亞冠都得到保證。”

主持人白巖松問是不是南北分區,優勝者去爭冠,失利者去保級?陳戌源表示:“基本是這樣。我們按照去年的排名,分組,每個組打出來4強,8支隊去打爭冠組,8支隊去打保級戰。”

按照陳戌源的描述,今年的賽制應該不是簡單地南北地理分區,而是根據去年的積分榜排名,以奇偶排名分組或蛇形對陣等分組方式,把16支球隊分成兩個實力相對平衡的小組,每組8個隊,進行14輪循環賽,兩個組前4名共8支球隊進行爭冠淘汰賽,兩個組後4名共8支球隊進行保級淘汰賽。

陳戌源並沒有進一步陳述具體賽制,比如淘汰賽是主客場兩回合還是單場定勝負。假設按照小組賽主客場共14輪,淘汰賽8進4、4進2、決賽主客場兩回合共6輪,那麼全年聯賽將減少爲20輪,比原來賽制的30輪少了1/3。

不過有中超俱樂部人士向南都記者表示:“改賽制的事,中國足協之前沒有知會俱樂部,也沒有詢問俱樂部的意見,我們也是看電視直播才知道中超賽制可能會改成這樣,所以我們不確定這是不是一個已經敲定的方案,還要看足協最終如何決策。”

開賽不等外教外援齊整,但政策有可能臨時調整

3月26日晚,外交部、國家移民管理局發佈公告,自2020年3月28日零時起,暫停持有效中國簽證、居留許可的外國人入境。國外的疫情形勢依然嚴峻,這一禁令還沒有解除,所以到目前爲止,不少俱樂部的外教、外援還不知道何時能夠回到中國。

上海上港、廣州富力各自有4名外援到位,但第5名外援還留在國外。北京國安的奧古斯托、比埃拉,廣州恒大的保利尼奧、塔利斯卡,上海申花的莫雷諾、姆比亞等核心外援,以及江蘇蘇寧的全部外援都沒有回到國內。很顯然,尤其對後面這些球隊來說,缺少這些角色,球隊的備戰不可能完整。據記者瞭解,相關部門不可能單獨給職業俱樂部開口子,所有外援只能等統一政策。

陳戌源表示:“這是個難題。據我們知道的情況,三分之一俱樂部的外援沒到齊,有些球隊主教練都沒到齊。坦率講,聯賽會考慮俱樂部的情況,但不能完全等到他們歸來纔打聯賽。一旦防疫情況允許,聯賽就會開賽。如果要等,那對其他俱樂部不公平。”

如果聯賽6月下旬開賽,那麼考慮到外援半個月以上的隔離期和恢復訓練期,他們最遲也要在5月中旬回到國內,纔可能以較爲正常的狀態趕上俱樂部第一場比賽。顯然,這不現實。一旦6月開賽,不少俱樂部就要在缺少足夠外援的情況下開賽。那如何儘量做到公平?

陳戌源並沒有闡述到時候所有球隊是按照4+1的上限外援政策安排外援出場,還是要在外援數量對等的情況下比賽。如果是前者,那必然有俱樂部會喫外援人數不足的虧。如果是後者,以蘇寧爲例,外援都沒回來,那麼其他球隊面對蘇寧是要派出全華班,對其他早早已經做好後勤工作讓大部分外援及時歸隊的球隊來說,又是否公平?

據瞭解,不等齊外援就開賽已是一個基本共識,但中國足協會就這個問題跟各俱樂部做進一步溝通,以求達成一個相對公平的能夠平衡各方利益的臨時政策。就目前現有外援情況而言,在“謝客令”生效之前包機讀秒趕回上海的上港核心外援胡爾克、奧斯卡、洛佩斯是爭冠軍團裏最握有主動權的,若直接按照4+1的外援政策開賽,廣州恒大和北京國安可能不會同意。

預備隊打中乙成定論,如何具體融入是問題

在這個特殊時期,維持了9個賽季的中超預備隊聯賽已經確定從此取消。據南都記者瞭解,已有中超俱樂部改組預備隊爲U23隊,因爲他們得到通知U23隊將參加中乙聯賽或新成立的U23聯賽。

陳戌源在與白巖松連線時確認:“我們研究了預備隊打中乙聯賽的問題,大家普遍反映預備隊聯賽質量不高,如果年輕球員沒有高質量比賽,對職業生涯有很大影響。所以我們提出來預備隊打乙級聯賽。我們聽取了絕大部分俱樂部的意見,都願意參加乙級聯賽,所以基本是定論。”

按照現有規劃,部分中超U23隊將參加中乙聯賽,剩餘的中超U23隊和全部中甲U23隊將參加新成立的U23聯賽。U23聯賽跟中冠聯賽並行,同屬中乙聯賽下一級聯賽,每賽季各自擁有升入中乙的名額。但中超、中甲U23隊最多隻能征戰中乙,不能擁有升入中甲聯賽的資格。

中乙參賽名額如何分配?具體哪幾傢俱樂部U23隊參加中乙聯賽?這些尚無定論,原則上可能按照去年預備隊聯賽積分排名來決定先後順序。眼下天津天海的中超資格依然懸而未決,如果天海解散,會多一支中乙球隊升入中甲,所以新的中乙聯賽顯然還有很多前期準備工作要做。

另外,陳戌源還確認一個涉及國字號打聯賽的計劃。“國青(U19)打乙級聯賽。這支隊伍擔負2024年巴黎奧運會的任務,隊伍面臨比賽少、比賽質量不高的問題,我們提出來國青打乙級聯賽。對國青隊的成長非常有幫助。這裏涉及到技術性問題,比如說能不能升級,積分不積分,乙級俱樂部很關心。總體來講,中超預備隊和國青會有積分,但不會涉及升降級。”

跟中超俱樂部相比,中乙俱樂部顯然是弱勢羣體,某種程度上他們沒有太強的“政策抵抗力,但中國足協的“安撫工作”也很重要。

一份已經流傳出來的《關於中超U23隊參加中乙聯賽方案的公開信》表達了部分中乙俱樂部對足協強行改組中乙聯賽的不滿。該公開信提到“作爲中乙聯賽實際參與者中乙俱樂部卻毫不知情,沒有從官方渠道得到任何信息或徵求意見”。據瞭解陳戌源5月8日晚接受白巖松連線採訪的那個下午,中國足協纔將“中超U23隊參加中乙聯賽方案”發至中乙各傢俱樂部。

5月9日,中乙俱樂部內蒙古草上飛在官方微博轉載了《足球週刊》一篇題爲《中超預備隊空降觸怒中乙:“請問足協,尊重何在?”》的文章,並直接引述其中一段文字——如果沒有中超預備隊參加中乙這件事,一位在中乙堅守了多年的投資人認爲,新賽季還會繼續堅持自己的經營理念,小成本投入、控制支出,通過青訓培養年輕球員,等待金主的到來,到時就能把俱樂部傳給更有實力的投資人,也把球隊繼續留在這個城市,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之前,他的堅持可能暫時看不到希望,但至少還有意義。現在,他已經覺得自己的堅持不再有意義。

這是第一家公開反對足協決策的中乙俱樂部。顯然,改組中乙聯賽這件事沒有陳戌源說得那麼容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