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甘茂只說了“息壤”兩個字,秦武王恍然大悟,派大軍援助,最後殲敵6萬,拔取了宜陽這顆硬釘子。秦武王嬴蕩剛坐上秦君寶座,西方的戎狄部落、四川的巴蜀兩國就開始蠢蠢欲動,準備搞點小動作,試探一下秦國新君。

大家好,我們的杯子破碎之風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秦武王在位4年間,作了3件大事,爲秦國最終能夠一統天下出了一份力。
秦武王嬴蕩剛坐上秦君寶座,西方的戎狄部落、四川的巴蜀兩國就開始蠢蠢欲動,準備搞點小動作,試探一下秦國新君。雖然秦武王非常想馬上進軍三川,直抵洛陽,但硬是壓下了心中不切實際的慾望,派甘茂、司馬錯率領大軍安定鞏固後方。
秦武王的這個決策非常合理,如果任由西戎、巴蜀作亂,後果不堪設想。
秦國能夠位列諸侯,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替周王室攻打西戎,爲此秦國還搭上了好幾位國君的性命,可見戎狄部落的強悍。這些遊牧民族向來就是給點陽光就燦爛,稍一示弱就會大肆入侵,秦國曆來的策略就是冒頭就打,要是秦國在同諸侯爭霸中,西戎在後方作亂,可就糟糕了。
巴蜀兩國是前幾年秦國剛剛取得新領土,是秦國的重要糧倉。倘若任由他們作亂,很難想象後來秦國拿什麼和找過死磕,要知道趙國在長平之戰中大敗,核心原因就是糧草供應不上,被迫倉促出戰,秦國要是丟了巴蜀之地,說不定就會率先撐不下去,戰爭結局很可能就會顛倒過來……
秦武王在位時設立了左右丞相官職,與中原諸侯的通行的相國不一樣。
爲什麼要標新立異呢?一是不願和中原諸侯一樣,展現了他的鴻鵠之志;二是不想讓老叔樗裏疾大權獨攬。
如果說第一條還只是想想,那麼第二條就是深思熟慮的結果。樗裏疾是秦孝公嬴渠梁的庶子,在秦惠文王時期,立有大功,在王室內部極有威望。既有威望、又有軍功,對年輕的新王來說,就是潛在的威脅。秦武王上位後一直重用甘茂,其實就是爲了對抗樗裏疾,牢牢將國家大權掌握在手中。
前兩件大事,換了其他秦王,也能做的不錯,但攻克宜陽就非常了不起了。
宜陽是韓國的軍事重鎮,曾經做過韓國的國都,關鍵的是,宜陽處於崤函通道的核心位置,如果秦軍能佔領宜陽,以後就可以放心的出入函谷關了,這可是秦國多少代先君的遺願啊。
以秦國當時的實力,攻佔宜陽有很大的難度。秦國貿然出兵,就會面臨三晉的同仇敵愾,大概率會打成一個糊塗賬。秦武王採納了甘茂的建議,用大批金銀珠寶賄賂魏國,如果魏國不出手,趙國就沒理由出兵了,韓國就會孤立。孤立的韓國自然不是秦國的對手,甘茂的外交大獲成功,秦國取得了獲勝的先決條件。
然後就是怎麼打,派誰打。照理說,樗裏疾是最佳人選,可惜他不願出征,秦武王也不願意讓他做大,就只能是甘茂了。甘茂很害怕,因爲自己是新晉,在秦國根基不深,要是自己在前方鏖戰,後面有大臣跟武王說自己的壞話,可就糟糕了。秦武王是個明慧的人,就和他達成了息壤之盟,表示對他絕對信任,絕不懷疑。後來的事實證明,這個君子協議非常重要,不但救了甘茂,也挽救了整個戰局。
宜陽之戰是場持久戰,時間長了,就有人說閒話,攻擊甘茂。甘茂只說了“息壤”兩個字,秦武王恍然大悟,派大軍援助,最後殲敵6萬,拔取了宜陽這顆硬釘子。
攻佔宜陽還有另一個好處:宜陽附近盛產鐵礦,鐵礦有了,武器就有了保障。
遺憾的是,秦武王在攻佔宜陽後,順道去了趟洛陽,在舉鼎時出現意外,不幸身亡。
綜上所述,秦武王在短短4年裏,內安叛亂,外通中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英明君主,爲秦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