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將功成萬骨枯”。名將,都是成功通過身經百戰、沐浴戰火檢驗出來的,沒有僥倖的可能。在古代歷史上有很多名將,他們有自己的智謀與勇氣,成功地爲國家建立不朽的功勳。如:秦國白起、西漢衛青、霍去病等,無一不是經歷多次打勝仗,才成就名將之名。然而,歷史上卻也有一些人一輩子只打過一場勝仗,卻成功的晉升爲名將行列。他就是戰國時期,趙國名將趙奢。

趙奢與趙國國王是本家,曾經參與過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改革,在沙丘政變趙武靈王死後逃亡燕國,得到燕王的信任,被任命爲上谷太守。過了8年之後,纔回到趙國,做了一個收田租的小官。因爲執法無私,湊巧趙國國相平原君趙勝的家裏人不肯交租,於是就殺了趙勝家裏的9個主事人,因此得罪了趙勝。趙勝知道後,非常生氣,要殺掉他。他主動找到趙勝,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趙勝被他說動了,覺得趙奢很賢能,就向趙惠文王推薦了趙奢,趙王就讓他擔任掌管全國賦稅的長官。

按理說趙奢一個掌管賦稅的官,正常情況下與名將應該不會有交集,但是,歷史往往就是這麼出乎人的意料之外。秦昭襄王想一統天下,當時趙國實力比較強,在與趙國的幾次政治交鋒中都沒有佔到便宜,反而讓趙國佔了兩座城池。於是秦王就找了一個理由攻打趙國,派大將胡陽率領10萬大軍攻打趙國的閼與,胡陽可以與白起一起打過華陽之戰的大將。因此,當時的趙國很多人都認爲這是不可能打勝的戰爭。

當時,趙惠文王就找到名將廉頗,問他:“闕與能不能救?”廉頗回答說:“去闕與的道路遠,又狹小,很難救”,又問大將樂乘,樂乘的回答與廉頗一樣。可能是因爲趙奢曾經在趙武靈王時期帶過兵,或許是因爲其他原因,趙惠文王找來了趙奢,問了他同樣的問題。但是趙奢卻給了趙王不一樣、卻是趙王想聽到的答案,他說:“去闕與的道路狹小險阻,就相當於兩隻老鼠在洞穴裏打架,誰勇敢誰就能勝利”。這個回答得到了趙王的肯定,因此,這個賦稅長官就開始領兵前去援救闕與。

趙奢果然沒有辜負趙王的信任,成功的打敗了秦國的大軍,秦軍10萬大軍死傷過半,解除了闕與之危。趙奢回到邯鄲後,因功被趙王封爲馬服君,一躍成爲趙國著名的大將,與廉頗、藺相如平起平坐了。然而,趙奢一生只有闕與之戰一場大勝仗,此後戰國各國之間的混戰,再也沒有他領兵打仗的身影。他與趙王的對答簡明扼要的說就是:“狹路相逢勇者勝”,成爲了流傳至今的名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