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大柱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藺相如本是趙國官宦之首繆賢的家臣,起初沒有名氣。趙國機緣巧合下得到楚國的和氏璧,秦國知道後,想用15城換取和氏璧,趙惠王頭疼不知道派誰前去,一不能得罪秦國,二是即使給秦國和氏璧,秦國也不一定會給15座城池給趙國,不能被秦國欺耍,丟了和氏璧是小,但是趙國面子就沒有了。
於是繆賢推薦了藺相如,藺相果然如不辱使命,出色地完成了趙王給的任務。後來秦王與趙王澠池會晤,秦王侮辱趙王,而藺相如維護了趙王的尊嚴,就這樣藺相如一步步的做到了趙國的相國。
而他也是後期與廉頗、藺相如齊名的將軍,他是趙國的田部使,專門收稅。因平原君家中不願意交稅,所以殺了平原君家九個管事的人,平原君非常生氣,於是他對平原君說:“君於趙爲貴公子,今從君家而不奉公守法,法則削,而國弱,諸侯則加兵,則無趙也。”意思就是說,如果你平原君家都不奉公守法,不繳納稅收,那麼法律怎麼執行下去,這樣國家就越來越弱,最後被其他諸侯吞併,沒有了趙國,哪來的平原君?
平原君認爲他非常賢德,於是向趙王推薦了他,他就是趙奢。戰國後期趙國名將,戰國時代 東方六國八名將之一。
趙奢聞名於一次救韓國的軍事行動-閼與之戰,當時秦國勢大,派兵攻打韓國。趙惠王想救助趙國,廉頗與藺相如都覺得去韓國太遠,而且路途難走,秦國以逸待勞,趙軍沒有勝算。而趙奢卻覺得“狹路相逢勇者勝”,於是趙王以趙奢爲將軍,出兵救韓。
一路上趙奢治軍嚴明,聽從許歷的建議,在閼與打敗了秦軍,解除了韓國的危險,班師回朝。趙惠王封趙奢爲馬服君,任許歷爲國尉,因此趙奢在趙國的地位與廉頗、藺相如相等。
而趙奢的兒子也非常有名,他出名的戰役爲長平之戰。
當時趙惠王駕崩了,孝成王登基,孝成王七年,趙國和秦國在長平對戰。這時趙奢已經去世,藺相如也病得厲害,而當時的廉頗已經老矣,雖然廉頗多次帶軍攻打秦國,但是贏少敗多。後來廉頗在長平築起軍事堡壘,以拒秦軍。
秦軍多次挑釁,廉頗都不應戰,當時的秦軍將領王齕,本來秦軍長途跋涉,築起軍事堡壘纔是唯一取勝之道。而當時的謀士范雎設計,在趙國散佈謠言:“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爲將軍。”而趙括這個人沒有遺傳到他老爹趙奢的本領,只會紙上談兵。孝成王信以爲真,換下了老將廉頗,讓趙括主站長平之戰。
而這時的秦國也悄悄地換上了殺神白起,趙括代替廉頗後,改變了廉頗之前的法令,更換了將領。白起知道後,用奇兵,假裝不敵逃跑,趙軍追擊,白起切斷了趙軍的糧食供應線路。把趙軍一分爲二,趙軍人心渙散。戰爭持續了四十多天,趙括沒辦法親自督軍,卻被秦軍射殺,由於趙軍沒了主帥被秦軍打敗。數十萬的趙軍投降了秦國,而白起認爲:“ 趙國士兵反覆無常,如果不全部殺掉他們,恐怕再生事端。”於是用計謀坑殺活埋了趙軍近四十萬的將士,僅僅讓240名年紀尚小的趙軍回到趙國報信。
這一戰白起揚名,成就了殺神之名;而趙括,紙上談兵也成就了實力坑國的罵名。由於這次趙國將主力部隊都調給了趙括,損失45萬將士的趙國,已經國內空虛,只剩下在戍邊的大將李牧。
可以說趙奢不僅坑爹,還實力坑國。
難怪趙奢評價趙括:“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