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1936年10月19日,一代文豪魯迅先生在上海的公寓中病逝了。得知這個消息,上海各界人士和他的學生都前來弔唁,他們手捧鮮花,打着醒目的橫幅。蔣介石也授意中央日報做了緬懷。但令人奇怪的是,魯迅先生筆觸鋒利,經常怒罵當局者,爲何他能安然離世,沒有遭到打擊報復?對此,後世都相當不解。

  在一期訪談節目中,臺灣作家李敖說出了真相:魯迅還有着一個特別的身份。原來,魯迅一直住在日本租界中,他享受着一些日本人的權益。衆所周知,魯迅青年時期留學日本,還說的一口流利的日語。因此,他和日本人打交道極爲方便。此外,他的弟弟還迎娶了一個日本夫人。

  實際上,李敖這樣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魯迅當年棄醫從文,就是想要改變人們的思想,而他在日本留學期間,已經接觸到了孫中山先生的先進革命思想。他多次對滿清政府提出不滿,更是傾盡一生啓發民族智慧。他筆下的孔乙己,阿Q,祥林嫂都是可憐可悲的底層勞苦大衆。對於他們,魯迅有着深深的同情感。

  作爲讀者,我們一直崇敬魯迅先生憂國憂民的精神品質。剛剛日本回來之時,魯迅便和弟弟一同翻譯了許多域外名著。後來他開始執筆寫小說,第一篇白話文《狂人日記》在當時掀起熱烈討論,在文化革命方面,魯迅絕對是第一旗手。無論是晚清政府,還是北洋政府,亦或是蔣介石的南京政府。這些當權者都對魯迅進行過迫害。因此,他渴望的是建設一個自由博愛,民主平等的新中國。爲什麼魯迅先生敢於怒斥一切,正是因爲他有着正義之心。這是我們崇拜他的最大原因。

  結語:李敖雖然是當代文化名人,但是他的許多話語都是偏激的。他總是以自己的角度去發表言論,顯然是不對的。對於魯迅先生,我國政府一直將他視爲民主革命先驅。在他的著作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魯迅的愛國情懷。他愛之愈深,就會更加怒斥人民。如今我們能夠有着獨立思想,魯迅對我們的影響起到了巨大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