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潔華街邊美食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共讀稿之二
1649年,一個陰冷的下午,一名衣着華麗的犯人,被帶上了斷頭臺。只聽一聲令下,行刑者手起刀落,頃刻間,犯人身首異處。
這個犯人可不是一般人,他是英國國王查理一世。國王,那就是我們說的天子,不是權力最大的人嗎?還有誰比國王更大?《極簡歐洲史》這本書告訴我們,還真有!
公元476年,羅馬帝國滅亡。入侵的日耳曼將軍,奧多亞克成了國王,他將土地分給部下,而這些部下要對國家負責。這就類似於我們西周時期的分封制,土地是君臣之間的紐帶。這些領主可是又有兵又有地,他們不光可以對付敵人,也可以隨時調轉槍口,對準國王。
國王的位子還能坐穩嗎?是什麼讓他們和平相處呢?你說奇怪不奇怪,他們居然連份合同都不用籤,發個誓就OK了。發誓的形式也很奇葩,就是互相親親對方的臉,那就表示:咱們之間的君臣關係就這樣確定了。
但是,歐洲的國王可沒法和咱們中國古代的皇帝相比,啥事都得會議決定。也就是說,國家的任何事情,國王都不能做主,必須召集這些地主們開會,才能決定,國王覺得很憋屈。所以,國王們絞盡腦汁,試圖壓制國會。
到了查理一世的時候,他的對策就是不召見他們,心裏想:我不召集你們往一塊聚,看你們還怎麼開會。這樣一來,國會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有一次,爲籌措軍費,查理一世不得不召集議會。議員們趁機提出要求,限制國王權利。雙方一言不合就開戰,最後,以克倫威爾率領的議會獲勝,查理一世被砍頭了。
英國國會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法國啓蒙運動領袖,他們推出了《人權宣言》,這份宣言被稱爲現代民主的奠基文獻。由於這份宣言限制了國王很多權利,當時的國王路易十六拒絕接受,這就給了激進分子可乘之機。
他們推舉了一個叫羅伯斯庇爾的人爲領袖,成立了革命黨。羅伯斯庇爾手段極其冷血,他們不但把路易十六砍頭了,還私設法庭,處決有不同意見的人,爲了逼迫其他君主接受宣言,還不惜使用武力,命令所有男性加入他們,搞得國家人心惶惶。
人民不要說和老大搞什麼貼面禮,反而連起名字的權利都沒有了,生個小孩,也得跟革命黨姓,以前天天玩的撲克也被禁止了,因爲上面有國王皇后的頭像,而這些國王一律被革命黨視爲暴君。
總之,革命黨的原則就是:爲了國家,你必須心甘情願地做出任何犧牲,老子說啥就是啥。法國大革命的倡導者,大概做夢也沒有想到,他們想要的和平政變變成了濫殺無辜,他們想要的人人平等變成了獨裁極權。
究竟是有國王更民主,還是沒有國王更專制呢?
國王和國會,東宮和西宮,曾經也是以禮相見,現在卻西風壓倒東風,東風走上斷頭臺,君臣盟誓爲什麼會演變至此呢?
按照《極簡歐洲史》的說法,這歸根到底,是宗教較量的結果。當時的查理一世信仰天主教,而國會是新教的老大。
查理一世強迫國會接受他的信仰,那國會肯定不幹了,心想,我纔是官方教會呢。再加上查理一世的皇后也是天主教徒,她還讓神父經常在宮廷露面。眼看新教的教頭地位不保,國會怎麼辦呢?
這時候,查理一世自己伸出腦袋來了。他強迫蘇格蘭接受他喜歡的禮拜儀式,遭到了蘇格蘭軍隊的進攻。正如我們開頭說的,爲籌措軍費,查理一世召開國會,國會趁勢就砍了查理一世,天主教輸了。
查理一世的兒子自然是查理二世,他聰明一點,臨死才宣佈加入天主教。然後,他老弟詹姆斯二世接班了。
到了1688年,詹姆斯二世的第二任妻子,也是一位天主教徒,給他生了一個兒子。國會一看,怎麼這麼背啊,怎麼國王和皇后都這麼迷戀天主教呢?這得想辦法阻止,於是,他們找來了一個叫威廉的荷蘭人。
爲什麼不是別人而是威廉呢?因爲威廉是歐洲捍衛新教的鬥士,他的妻子是詹姆斯二世的女兒,是信奉新教的第一任妻子所生。原來,國會那般人的夢想擁立新教徒當國王。
最後老丈人打不過女婿,就跑了。國會於是擁立威廉夫婦爲共同君主,建立了君主立憲制。這個國會鬥國王的過程沒有流一滴血,所以被稱爲“光榮革命”。
“光榮革命”說到底,其實是宗教信仰的較量。而宗教改革呢,本來是追求信仰自由的,當時也確實出現了很多教派,有天主教派、新教派、高教派等大大小小的教派。
但“光榮革命”一來,國王和國會重新洗牌,宗教也成了一宗之教了。不知道國會有沒有想過,這與馬丁·路德曾經甘冒火刑而批判的神教又有什麼兩樣。
那麼,英國教會喫飽了撐的,幹掉國王,又立個君主,這不是拔掉一顆眼中釘又插下一根肉中刺嗎?當然不是,這回籤合同了。這就是被稱爲所有權利表述基石的《權利法案》。
《權利法案》對人權的保障極其有限,但以法律形式對國王的權利進行了強力制約,規定不經議會的批准,國王不能徵稅,也不能有常備軍;國王既不能廢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執行。
表面上國王權力很大,但無論大事小事,全都得國會首肯。一直到現在,英國以及日本、西班牙、丹麥等國家,都實行這樣的君主立憲制。
現年92歲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先後任命了10多位首相。儘管有些人她不一定認同,但只要是議會多數黨的領袖,她都會授權。她對英國人民說:“我無法領導你們作戰,我不能賦予你們法律判決,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
她從不公開發表自己的觀點,也許,這正是英國王室得以傳承的原因之一。
王室功能表明,“光榮革命”後,王權衰落,議會權力至上,國王不理朝政,不參與黨派之爭,也無權廢除任何法律。但是,不得不說,君主立憲制確立了代議制,有利於資產階級民主,避免了國王的獨裁統治。
馬克思說過:“在民主的國家裏,法律就是國王;在專制的國家裏,國王就是法律。”
這句話很好地詮釋了歐洲歷史的變遷。從古希臘羅馬的公民大會,到英國君主立憲制,再到法國共和制,民主儘管一變再變,但它始終是全人類的理想。
民主是最好,也是最難的。因爲,民主不是靜止的東西,它是永無止境的進軍。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