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派拉蒙影業公司發行了一部史詩級電影《勇敢的心》,相信許多人都是看過這部電影的。它的故事背景是講述了蘇格蘭起義領袖威廉·華萊士和英格蘭統治者之間進行的反抗和鬥爭。這部電影反映的是英格蘭和蘇格蘭之間的恩怨情仇,儘管它的歷史背景並不是今天文章的核心主題,但透過這部電影確實不失爲觀衆瞭解蘇格蘭和英格蘭之間恩恩怨怨的最佳媒介。

而1630年爆發的蘇格蘭起義既是這種歷史矛盾的延續,同時又因爲英格蘭查理一世時期的宗教政策激發了蘇格蘭人的反抗,而清教徒和安立甘宗之間的宗教矛盾,以及蘇格蘭起義以後對英格蘭帶來的一系列連鎖反應,最終都匯聚到一起導致了英國內戰,查理一世的死亡,並拉開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勇敢的心》劇照,第6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

一、蘇格蘭起義:宗教矛盾、蘇格蘭和英格蘭的分道揚鑣

蘇格蘭起義的根源在於宗教矛盾,當然其本質上是資產階級和封建制度之間的衝突越來越明朗化。而宗教不過成爲了這種衝突的導火索,進而又發展成爲兩派之間的矛盾。16世紀宗教改革時期,英國的天主教在國王亨利八世的帶領下脫離了羅馬教廷,其目的是爲了加強王權,擺脫教會的束縛,當時他們出臺了《至尊法案》,將基督新教中的安立甘宗設立爲英國國教。

此後安立甘宗成爲英國君主拿來維護封建制度的工具,但由於教會內部依然腐敗不斷,這導致一些虔誠的信徒成立了清教(加爾文派分支),清教的信仰主張是以《聖經》爲信仰準則,同時要求清除安立甘宗存在的天主教的殘存因素。然而這種要求觸動了封建統治者的統治利益,所以導致了兩派之間的宗教矛盾。

在斯圖亞特王朝時期,爲了加強君主集權,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展開了針對清教徒的迫害,爲了加強封建統治,他們提出了“王權神授”的理論。這是英國君主和資產階級之間的鬥爭,王權需要得到強化,這也就意味着需要值得信服的宗教理論加以輔佐,英國沒有“儒家理論”,自然只能從宗教上加以下手。這直接導致查理一世在宗教政策上飽受爭議和反對。

查理一世

另一方面他的統治也日漸顯現出腐敗化,盤剝民衆、軍隊失去管束、查理一世任用手中的權力無辜拘押大臣,都逐漸表現出君主專制的傾向。憲法性法律《權利請願書》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資產階段對封建制度發起了一次新的挑戰,在這個法案中資產階級重申了《大憲章》的內容,當時英國的議會權力已經得到確立,但還不夠強大,資產階級做出這個舉動無非是限制和警告查理一世,重申議會的權力,以及過去對王權做出的諸多限制條款,如國王不能越過議會擅自行使權力等等。

查理一世有自己的想法,當時他正在法國和西班牙同時開戰,急需要議會批准的戰爭撥款。假意同意了這個法案以後,查理一世並沒有收斂自己的行爲,另一方面在於英國議會彼時並不信任白金漢公爵喬治·維利爾斯,此人承擔了英國在海外的一系列擴張事務,卻接連遭遇失敗。他們對這位公爵的表現失望的說:

我們的榮譽毀了,我們的艦隻沉了,我們的士兵死了,這一切不是因爲敵人,不是出於偶然,而是……在於那些我們所委任的人。

查理一世

遲遲得不到議會的戰爭撥款,而查理一世又並不願意“痛改前非”,一氣之下的查理一世再也沒有召開議會。這是兩派之間的矛盾,爲以後的英國內戰埋下導火索,另一方面查理一世在蘇格蘭推行英國國教招致了對方的反感,1633年他要求蘇格蘭教會接受英格蘭的祈禱書內容,試圖將安立甘宗的影響力擴張到蘇格蘭王國。

但彼時的蘇格蘭王國儘管已經和英格蘭組成聯合王國,但是它本質是獨立的,並不隸屬於英格蘭。雙方之間實際上擁有不同的文化和傳統,前者屬於凱爾特文明體系,後者卻屬於盎格魯撒克遜人體系。兩者的合併本身就帶有一種不情不願的色彩,因此查理一世在蘇格蘭推動的宗教改革明確遭到蘇格蘭人的反對,惱羞成怒之下的查理一世進而派兵攻打蘇格蘭。

進而拉開了蘇格蘭起義(又或者稱爲兩次主教戰爭)的序幕,戰爭的結果是蘇格蘭人遠遠佔據了上風,在戰鬥方面蘇格蘭人比之於英格蘭更加彪悍,也更有勇氣和決心,當年羅馬人曾試圖征服蘇格蘭人而沒有辦到,查理一世同樣步了後塵。

蘇格蘭王國國徽

《勇敢的心》劇照

軍費不足,查理一世只好將上一次停開達11年的議會再次召開,希望通過議會得到戰爭撥款,以便去抵抗蘇格蘭人。然而議會非但沒有同意查理一世的要求,反而再次重申議會的權利,這讓查理一世十分惱火,一怒之下將這個存在一個月的議會再度解散,史稱“短期會議”。他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但蘇格蘭人的兵鋒還在朝英格蘭國內逼近。

無奈之下查理一世只好東拼西湊起來一支軍隊去抵抗蘇格蘭人,但最終爲蘇格蘭人擊敗,戰爭以後查理一世屈辱性的奠定了《裏彭條約》(Treaty of Ripon),按照條約內容規定查理一世每天要支付給蘇格蘭人850鎊以及一次性戰爭賠款30萬鎊。但是查理一世沒有錢,因爲議會不可能同意支付這筆費用。

國王和議會的矛盾與分歧在不斷加深,一場內戰正在他心中孕育,以便宣泄他對議會的不滿……

二、蘇格蘭起義:國王和議會的分歧,內戰爆發

蘇格蘭起義源自於宗教改革,是查理一世打算將安立甘宗在蘇格蘭推行導致的結果。而蘇格蘭起義又直接激化了他和議會之間的矛盾,條約簽訂以後,走投無路的查理一世只能重新召開議會探討未來的走向(另一方面是因爲國內爆發了市民暴動和農民運動),這次會議存在13年的時間,因此被稱爲“長期會議”,它意味着查理一世再也不能想解散就解散議會了,因爲他已經成爲了孤家寡人。

議會得勢,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們組成了反對查理一世的反對派,他們處死了查理一世的心腹大臣斯特拉福德伯爵,又頒佈《大抗議書》列舉了查理一世在位期間的一系列“罪行”,同時要求防止天主教復辟,要求國內進行改革,如商業自由、限制主教,完善國會等等。

但查理一世拒絕在此書上簽字,十分惱火的他甚至親自帶兵準備逮捕法案的發起人,但當時市民暴動以及蔓延到倫敦地區,查理一世的舉動遭到了倫敦市民的阻止,暴動蔓延讓查理一世感受到了危險,他離開倫敦抵達諾丁漢,他已經決心對清教徒們開戰,對議會開戰。

在諾丁漢,查理一世組織起一支勤王軍隊,正式拉開了英國內戰的序幕。隨着查理一世宣戰,陣營很快就完成了站隊問題,支持查理一世的主要是封建大官僚、信奉安立甘宗的宗教成員、屬於保王黨的資產階級。而他們的敵人則是新興資產階級、新貴族和支持議會的市民,以及清教徒。

示意圖

英國內戰分爲兩次,最終都是以保王黨一派的查理一世戰敗而告終,這場內戰如前文所述是由於查理一世推動宗教運動導致了英格蘭和蘇格蘭之間的宗教矛盾,而在這種矛盾之前英格蘭內部的政治上本身就已經存在資產階級和封建主義的分歧,從《大憲章》公佈以後,早先封建領主們爲了自身的利益開始對王權做出諸多限制,“圈地運動”以後資產階級的勢力變得極爲龐大,於是《大憲章》被資產階級拿來繼續運用。

議會希望不斷加強自己的權力,這對於資產階級和新貴族來說是極爲有利的,但君主並不願王權受到限制。因此,兩派之間的矛盾實際上是不可避免的,蘇格蘭起義激化了議會和查理一世之間的矛盾,其實就是因爲查理一世試圖加強王權,導致議會採取不合作的方式來對抗查理一世。因此這纔有了查理一世跟議會要錢,但他們就是不同意查理一世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早先把查理一世逼入絕境的蘇格蘭王國在第二次內戰期間卻轉而支持查理一世,這是因爲隨着議會接連取得勝利,資產階級改革的動作越來越大,蘇格蘭王國生怕波及自己,於是蘇格蘭議會中的長老派選擇了倒向查理一世,儘管在第一次內戰中他們選擇了支持議會。不過,蘇格蘭的倒戈並沒有挽救查理一世的命運。

英吉利共和國時代的軍事獨裁者

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議會判決死刑,這位國王就這樣被處死。斯圖亞特王朝滅亡,英國進入了共和國時期,資產階級革命在英國發展到了巔峯,在兩次內戰中大顯神威的克倫威爾走上了政治舞臺,不過留給英格蘭的一個新問題是,沒有了君主制,這個沒有國王的國家要以什麼政體來繼續運行?當時的英格蘭人還沒有尋求到好的道路。

儘管資產階級革命成功了,但是他們沒有新的方法和手段來維護革命的果實。克倫威爾是以“凱撒式”和“拿破崙式”的獨裁者身份走上政治舞臺的,但是他也沒有找到合適的政體。而他也變成了終身的護國主,最終在其去世以後這場得來不易的革命果實在高級軍官們爭權奪利的內鬥下煙消雲散,查理二世復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