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國王”和“皇帝”是不同的。當然,在英語中也是將這兩者區分開來,如“國王”的英語爲“King”,皇帝的英語爲“Emperor”。


那“國王”與“皇帝”又存在着怎樣的區別呢?

以中國古代爲樣板,在古代,“皇帝”屬於一統天下的頭號人物,而由皇帝分封到各地的皇親國戚,或者開國功臣們等,他們才以王稱,也有直接稱國王,當然藩王也類似。也就是說,國王一般是由皇帝誥封的。


“國王”與“皇帝”之間這種微妙的邏輯關係在英國或者歐洲一些國家同樣適用。


比如,在英國,英國國君上面也有皇帝。那他是誰呢?

在16世紀英格蘭的“宗教改革”之前,英國的教會是受羅馬教廷控制,因此,他叫羅馬教皇。

那個時候,每每英王登基的時候,是需要向教皇行效忠禮的,接着由羅馬教皇爲英王戴上王冠。

另外,英國君主的全稱裏也是標註自己的統治區域的。如查理一世,全稱爲“承上帝洪恩的大不列顛和愛爾蘭國王,國教捍衛者”。

結語:

“國王”就是國王,“皇帝”就是皇帝,這兩者是有着嚴格意義的區別,但在歷史最初的成因上,他們又彼此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繫,那就是,“國王”的出現,最初正是由“皇帝”所封而成。

『請點擊關注, 分享不一樣的“歷史”精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