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後開始緩和中高層之間的矛盾,那麼朝廷還是有延續的可能,結果後面的這些皇帝一個不如一個,這就導致北魏最終的失敗,一個國家滅亡肯定不是一個皇帝的責任,孝文帝的改革本質上沒有錯,只是後人沒有能幫助他完善改進這次改革。由於這件事的發生,北魏也開始反思自己的錯誤,孝文帝就想到了一個辦法,他利用廢胡融漢的策略,讓拓跋氏與朝中的鮮卑貴族集團直接與漢人士族融合,這樣的話就打造了一批胡漢相融的新門閥,他們將會成爲北魏政權的統治階級,這麼做就解決了胡漢集團的內部矛盾,也造就了一大批擁護北魏統治的世家門閥。

大家好,我們的豫西八大碗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幾百年的南北朝,南朝經常是能維持一個穩定的政權,而北朝大部分時間都是各個政權相互割據對立,陷入到長期的動亂中。
北魏的建立,不僅成功就統一了北方,還順利就在國內開展一場轟轟烈烈的漢化改革,主導這次改革的人是著名的孝文帝,他是北魏歷史上非常出色的君主,他的這次改革在後世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有的人認爲,這次改革促進民族間的融合,影響了中國後世多個王朝,也促成了胡漢融合,是一個利在千秋的偉大改革。也有人認爲,孝文帝的這次改革,直接就導致了北魏最終的滅亡,尤其是改革中遷都洛陽,引發了後來的六鎮大起義,這場起義就徹底摧毀了北魏的統治。
孝文帝改革的過程中也是遇到了很多的阻力,因此他費了很大的力氣才完成,甚至他的兒子都反對他改革,能頂住這麼大的壓力完成改革,孝文帝的決心還是非常堅決的,要想評價他的改革,還是需要從一些細緻的層面來探索。
一、民族矛盾緩和,政治矛盾出現
很多人一提到北朝,就認爲是民族對立非常嚴重的時期,其實最初五胡十六國是存在這個問題,可經歷了漫長的廝殺,民族矛盾到了北魏已經緩和了很多,孝文帝時期國內民族間矛盾已經無法威脅到朝廷。可政治矛盾已經真正影響到北魏的生存,這件事要先來看看崔浩之死。
他可以說是北魏統一北方的第一功臣,此人是北方世家大族出身,才能非常好,也深得拓跋燾的信任。可崔浩卻由於國史案件,導致自己與衆多的名門望族全部被誅殺,這就是北魏內部三方政權的一次集中碰撞,崔浩等人的北地漢人士族、拓跋氏的皇權、北魏國內傳統的鮮卑貴族集團。
崔浩等人力推漢化,鮮卑貴族則是反對漢化,雙方相爭導致了這場大動亂。由於這件事的發生,北魏也開始反思自己的錯誤,孝文帝就想到了一個辦法,他利用廢胡融漢的策略,讓拓跋氏與朝中的鮮卑貴族集團直接與漢人士族融合,這樣的話就打造了一批胡漢相融的新門閥,他們將會成爲北魏政權的統治階級,這麼做就解決了胡漢集團的內部矛盾,也造就了一大批擁護北魏統治的世家門閥。
二、死局難破
如果不是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沒有人會願意動手的,孝文帝面臨的形勢非常嚴峻,國內的政治矛盾不解決,朝廷就沒有安寧的時候,前秦的瓦解可是一個大的教訓。朝中鮮卑貴族的勢力強大,嚴重阻礙朝廷的政令施行,並且還影響到了皇權。
此外,北魏所處的地區,本身就是世家大族聚集的地方,關中河北,中原這些地方都有着大量的世家大族。隨着北方混亂,這些地方大族也漸漸成爲了有着軍事和政治力量的豪強,不拉攏他們,很難維持統治,崔浩事件讓北魏被推到風口浪尖上,不改革,就只有死路一條,而改革,也是隻有死路一條。
一、武人權利被剝奪
我們看北魏政權在後期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那就是朝廷就跟擺設一樣,而像爾朱榮這樣手裏有軍隊的人,可以隨意來廢立皇帝,朝廷還沒有力量去應對。北魏原本是以武立國,自然是有着非常強的軍隊,然而六鎮這些地區被廢,北魏政權又強行讓高層的鮮卑集團漢化,自然就忽視了這些中低層的武人勢力。
他們的利益與北魏政權被切割開,這也是必然的結果,因爲要漢化,就必須要注重文治,而北魏的軍事階層非常複雜,不僅有着漢人士族,各種外族部落,再加上鮮卑的各級武人,這些人一起支撐起北魏的軍事力量。一旦要推行文治,武將自然是會反對,而這些中低層武將是沒有辦法與世家大族融合的,矛盾註定要被激化。
二、改革過於極端
孝文帝的做法出發點還是非常好的,可他的理想很美好,現實卻非常殘酷,首先你遷都洛陽,那麼原本的六鎮該怎麼去安置呢?這點孝文帝沒有考慮過,與這六鎮一體的邊鎮軍民,他們該如何從這次改革中獲利呢?他也沒有考慮過。
北魏催生了一個個門閥大族,這就導致土地兼併,人口隱匿這些情況變得更加嚴重。國內的剝削變得越來越狠,各種起義先後爆發,此時的孝文帝沒有考慮到這些問題,而是全面開始沿襲漢制,國情與理想存在着不同,自然應該先尊崇國情,沒有想到他這麼堅定要實現自己的理想。
總結
其實孝文帝的改革,本身就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他不改,他的兒子孫子也必須要改,否則北魏可能就傳不下去了。但孝文帝所處的環境太過糟糕,北方的漢人士族可是從漢朝開始就形成,這麼長時間都沒有被毀滅,朝廷就必須要和這些士族合作,他們在政治利益上與原本的胡人是對立的,只能是強行把兩者捏合在一起。
我們不能說孝文帝的做法有多麼愚蠢,也不能說這次改革是多麼失敗。因爲改革本身就不是一個皇帝能完成的事情,也不是一個時期就能完成的事情,自古以來人亡政消的事情多得是。孝文帝這麼做,已經幫助國家邁出了正確的一步。
我認爲要是北魏後面的統治者們,能意識到任何慢慢來保障朝中武人的利益,起碼是想辦法解決六鎮的荒廢問題。然後開始緩和中高層之間的矛盾,那麼朝廷還是有延續的可能,結果後面的這些皇帝一個不如一個,這就導致北魏最終的失敗,一個國家滅亡肯定不是一個皇帝的責任,孝文帝的改革本質上沒有錯,只是後人沒有能幫助他完善改進這次改革。
參考文獻《北史》《魏書》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