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古公亶父建立周國,後被周武王追尊爲太王

公劉以後,又經過了九代人,到他以後的第十世,古公亶父被立爲姬姓部落的君主。古公繼續實行后稷、公劉以來治理部落的各種好辦法,尤其重視發展農業。古公亶父不僅善於處理全部落的政事,而且爲人心地善良,對人和氣,在部落中有很高的威信。

姬姓部落人民生活逐漸富裕,引起了臨近的戎狄部落的貪慾。這些少數民族部落處在比周人要低的社會發展階段上,專以打仗和掠奪鄰人的財富爲榮。燻育戎狄就處在社會發展的這一階段。

燻育部落向古公亶父居住地豳地大舉進攻,蠻不講理地向姬姓部落勒索財物。古公沒有辦法,只得把不少財寶給這些“野蠻人”送去。但這並沒有使他們的無理要求得到滿足,反而又提出要佔有古公部落的大片土地作爲牧場,還要把古公部落的成員變爲放牧牛羊的牧奴。

古公部落的人聽到了燻育的苛刻要求,一個個義憤填膺,表示要與戎狄決一死戰。古公面對前來請戰的人羣大聲地說:“你們大家讓我當君主,爲的是讓我給你們多辦些好事。現在戎狄發動戰爭,目的是奪取我管理下的這個部落的土地與人民。

想一想吧,你們在我治理下生活,與在戎狄那裏生活不是一樣的嗎?你們嚇到決心要與戎狄打上一仗,還不是爲了我?戰爭一打起來,你們當中有人的父親或兒子就要戰死。你們爲我戰死,和我把他們殺了有什麼區別?我不忍心幹這樣的事!”

古公勸了半天,衆人也不肯散去。古公爲了減少老百姓爲了自己與戎狄打仗的傷亡,便帶着很少的幾個親信,晚上悄悄離開了居住多年的豳地。

古公一行人渡過了漆水和沮水(今陝西麟遊縣),時而伴水而行,時而爬山過嶺,越過了梁山(今陝西麟遊縣東南部),到了岐山(今陝西岐山縣東北)下的平原上就停止前進了。

古公和一個姜姓的羌族婦女結了婚,在這片平原上定居下來。居住在豳地的人們見古公離開他們走了,十分懷念地說:“古公可是個好人,我們決不能離開他!”便也都帶着一家老少感到了岐山。其他部落那些羨慕古公爲人的人,也紛紛跑到古公的部落來居住。

岐山南面是一片平原,自古以來人們都稱它爲“周原”。傳說這片土地十分肥美,連長出來的苦菜都是甜的。古公亶父一下子就看中了這個地方,他向上帝和祖先進行了一番卜問,得到的也是好兆頭,便在這裏建起房子並定居下來。從此,姬部落的人就被稱爲“周人”——即居住在周原的人。

古公亶父一面要本部落的人開墾周原的土地,修好田界和排灌的溝渠;一面又命令官吏們監督人們加緊修起一座座宗廟和宮殿。在宗廟和宮殿的外面,還修起了堅固的城牆。

古公又下令改革“戎狄之俗”——即原始氏族社會的殘餘習慣,並設置了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等五官有司。聳入雲霄的宗廟和宮殿,使周人跨進了階級社會的門檻。堅固的城牆和壕溝,是埋葬周人氏族制度的墳墓。

周人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古公亶父成了這個才誕生的周國的君主。古公亶父後來被周武王追尊爲太王。後人在《詩經·魯頌·閟宮》詩裏歌頌他的功績說:

后稷好後代 (后稷之孫)

第一週太王(實維大王)

定居岐山下 (居岐之陽)

從此滅殷邦(實始翦商)

古公亶父的三個兒子太伯、虞仲和季歷不僅非常尊敬他們的父親,而且彼此也互敬互讓,團結友愛。

季歷的妻子太妊是一位品格高尚的婦女,她和季歷一樣很討古公的歡喜。一年秋天,太妊生了個兒子,不知什麼人放了一隻鳥兒,恰巧這隻紅色的鳥兒落在了太妊屋子的窗戶上,嘴裏還銜個寫滿祝賀文字的布帛,上面寫着:“平時處事以小心謹慎壓抑住疏忽怠惰,才能保證事事成功。如果疏忽怠惰壓住了小心謹慎,事情就要遭到失敗。做事情不努力爭取做好,就要前功盡棄。而小心謹慎,自強不息才能千秋萬代不出漏子!”

古公見季歷和太妊生兒子招來了“祥瑞”,心中十分歡喜,給這個孩子起了個名字叫“昌”,這就是後來的文王——姬昌。古公很想將來把王位傳給這個孫子,但無奈孩子太小,還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能勝任。

按照慣例,古公死後應把王位傳給太伯,但他爲了把王位傳給昌,想讓這個孩子的爸爸先繼承王位,再由昌正式當週國的國君。古公故意給三兒子取名爲季歷,“歷”就是經歷的意思,表達了他想經過一段時間的過渡以後,再把君位傳給季歷生得這個心愛的昌的意思。

太伯和虞仲理解父親的心意,便假託爲古公採藥之名,跑到了南嶽衡山,又從那裏跑到了遠離周原的荊蠻。在遙遠的蠻夷之地,他們斷髮文身,改從少數民族的風俗,當地的人民擁戴太伯爲首領,在吳地(今江蘇無錫)修建了城郭,建立了國家,成爲吳國的始祖。

古公病重時,太伯和虞仲曾回來探望,季歷再三讓位於太伯,太伯堅持不受,又回到了吳。古公死後,季歷繼承了君位。他對內繼續執行古公時實行的發展農業的政策,對外爭取團結各國諸侯,周族的力量又有了發展。

他爲了爭取強大的商王朝的支持,在商王武乙三十四年與商王朝改善了關係,親自到商都朝歌去覲見武乙。武乙十分高興,賞給了王季30裏的大片土地,還賞給他10雙美玉做成的大璧和8匹好馬。

王季有了商王朝的支持,開始對長期欺侮他的戎狄進行反擊。在與商王朝恢復關係的第二年,也就是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歷率領軍隊征伐西落鬼戎。西落鬼戎的不少部落被周人打敗,12個部落的首領做了俘虜。

王季出師告捷,不僅一洗多年受戎狄欺侮之恥,而且獲得了大片土地和奴隸,使國力得到了加強。到了商王文丁時期,王季又率領周人去攻伐燕京之戎。但這次軍事行動失敗了。

文丁四年,王季總結了上次伐戎失敗的教訓,又去攻伐餘無之戎,這一次大獲全勝。就在這一年,商王文丁看到季歷很有才幹,封他爲殷牧師,管理商王朝的畜牧業。

季歷雖然身爲商王朝的官吏,但一直也沒有停止對戎狄的軍事行動。文丁七年,季歷又去攻伐翳徒之戎,將他們打敗,並殺了他們的三個重要大臣。

季歷通過這一系列戰爭,解除了戎狄的威脅,保證了周王國邊境的安全和擴大了疆域。在不斷的戰爭中,周族統治者獲得了大量財物和奴隸。

周族的積極向外擴展和勢力的不斷發展,逐漸構成對商王朝的威脅。就在文丁十一年,商王找了個莫須有的罪名,把季歷殺死了。季歷死後,他的兒子姬昌繼承了君位,這就是後世有名的周文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