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收復祖國土地的同時,左宗棠也不忘心繫百姓,古往今來很多的將軍出征都不會管當地百姓因爲戰亂而遭受的困苦,但左宗棠不一樣,他以前也親歷農耕,知道廣大勞動人民生活的艱辛,並且深深愛着祖國的每一片土地,所以他不僅拼盡全力帶兵打仗,同時還照顧着一方的百姓,一方的土地,深受百姓們的愛戴。不過要論這幾人之中誰對國家的貢獻更大,更能擔起“民族英雄”這四個大字,那可非率兵收復新疆的左宗棠莫屬了。

曾經的中國,在世界都是屬於強國之列,只可惜大清沉浸在自己最強的世界中,閉關鎖國對外界的飛速發展充耳不聞,一直依靠農業來支撐整個國家的經濟。就是這種自滿的狀態,導致清朝的美夢破碎,西方列強的炮彈轟開了中國的大門,列強闖入中國開始瘋狂的掠奪,一瞬間,那條東方的巨龍就成了西方列強欺負的對象。
就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情形之中,清政府也出現了一些有謀略的忠臣,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四人最爲出名,也被大家稱爲“晚清中興四大名臣”。這四大名臣之中,只有張之洞一人是文官,其它四人都是武官出生,各有顯赫的功績。不過要論這幾人之中誰對國家的貢獻更大,更能擔起“民族英雄”這四個大字,那可非率兵收復新疆的左宗棠莫屬了。
其實在清政府的朝堂之上,左宗棠和李鴻章算是一對政治對手了,因爲李鴻章主要看重的是國家的海域防禦,選擇放棄塞防將舉國上下的兵力都投進與日本的戰爭之中;而左宗棠的想法與其相反,他堅持保衛塞防,認爲如果放棄祖國的邊塞,西部的大片河山都會被虎視眈眈的侵略者所掠去。所以兩人率軍攻打的地方是一個東一個西。
左宗棠一生兩次親征西部,率領大軍,第一次平了阿古柏之亂,第二次對抗俄國收復了新疆的伊犁地區。左宗棠擁有強大的民族氣節,並且一心只想收復祖國土地,甚至在自己60歲的時候都毅然選擇親自出徵伊犁,還帶上了一口棺材,以示自己如果收復不回伊犁地區也絕不苟活的強大決心。
左宗棠的帶棺材出征的事蹟被廣大人民傳頌,不僅如此,還有一件事情也一直都深受百姓們的感激。當年新疆戰亂不斷,不僅水源不足,果樹田園都已經被荒廢,很多百姓都流離失所過着流浪的慘日子。左宗棠爲了重振新疆昔日的景象,下令士兵每到一處都要在當地有條件的地方種上柳樹,爲了涵養水源恢復當地的生態,到了最後,這些被左宗棠的部下種下的柳樹甚至綿延了數千公里。
在收復祖國土地的同時,左宗棠也不忘心繫百姓,古往今來很多的將軍出征都不會管當地百姓因爲戰亂而遭受的困苦,但左宗棠不一樣,他以前也親歷農耕,知道廣大勞動人民生活的艱辛,並且深深愛着祖國的每一片土地,所以他不僅拼盡全力帶兵打仗,同時還照顧着一方的百姓,一方的土地,深受百姓們的愛戴。
後來人們將這一片柳樹都命名爲了“左公柳”,以此紀念左宗棠在新疆植樹造林的偉大事蹟,“大將西征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渡玉關。”左宗棠和他的將士們,也都一直活在廣大西部人民的心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