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收复祖国土地的同时,左宗棠也不忘心系百姓,古往今来很多的将军出征都不会管当地百姓因为战乱而遭受的困苦,但左宗棠不一样,他以前也亲历农耕,知道广大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并且深深爱着祖国的每一片土地,所以他不仅拼尽全力带兵打仗,同时还照顾着一方的百姓,一方的土地,深受百姓们的爱戴。不过要论这几人之中谁对国家的贡献更大,更能担起“民族英雄”这四个大字,那可非率兵收复新疆的左宗棠莫属了。

曾经的中国,在世界都是属于强国之列,只可惜大清沉浸在自己最强的世界中,闭关锁国对外界的飞速发展充耳不闻,一直依靠农业来支撑整个国家的经济。就是这种自满的状态,导致清朝的美梦破碎,西方列强的炮弹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列强闯入中国开始疯狂的掠夺,一瞬间,那条东方的巨龙就成了西方列强欺负的对象。
就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形之中,清政府也出现了一些有谋略的忠臣,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四人最为出名,也被大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这四大名臣之中,只有张之洞一人是文官,其它四人都是武官出生,各有显赫的功绩。不过要论这几人之中谁对国家的贡献更大,更能担起“民族英雄”这四个大字,那可非率兵收复新疆的左宗棠莫属了。
其实在清政府的朝堂之上,左宗棠和李鸿章算是一对政治对手了,因为李鸿章主要看重的是国家的海域防御,选择放弃塞防将举国上下的兵力都投进与日本的战争之中;而左宗棠的想法与其相反,他坚持保卫塞防,认为如果放弃祖国的边塞,西部的大片河山都会被虎视眈眈的侵略者所掠去。所以两人率军攻打的地方是一个东一个西。
左宗棠一生两次亲征西部,率领大军,第一次平了阿古柏之乱,第二次对抗俄国收复了新疆的伊犁地区。左宗棠拥有强大的民族气节,并且一心只想收复祖国土地,甚至在自己60岁的时候都毅然选择亲自出征伊犁,还带上了一口棺材,以示自己如果收复不回伊犁地区也绝不苟活的强大决心。
左宗棠的带棺材出征的事迹被广大人民传颂,不仅如此,还有一件事情也一直都深受百姓们的感激。当年新疆战乱不断,不仅水源不足,果树田园都已经被荒废,很多百姓都流离失所过着流浪的惨日子。左宗棠为了重振新疆昔日的景象,下令士兵每到一处都要在当地有条件的地方种上柳树,为了涵养水源恢复当地的生态,到了最后,这些被左宗棠的部下种下的柳树甚至绵延了数千公里。
在收复祖国土地的同时,左宗棠也不忘心系百姓,古往今来很多的将军出征都不会管当地百姓因为战乱而遭受的困苦,但左宗棠不一样,他以前也亲历农耕,知道广大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并且深深爱着祖国的每一片土地,所以他不仅拼尽全力带兵打仗,同时还照顾着一方的百姓,一方的土地,深受百姓们的爱戴。
后来人们将这一片柳树都命名为了“左公柳”,以此纪念左宗棠在新疆植树造林的伟大事迹,“大将西征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左宗棠和他的将士们,也都一直活在广大西部人民的心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