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橫店從事影視項目撮合業務的李江說,橫店多數是小型影視公司,它們的最大優勢在於靈活,“船小好調頭”。”李江認爲,這次疫情帶來的極限施壓,猶如一面鏡子,清晰照出橫店影視公司的長短板。

原標題 橫店影視業生存狀況調查:“不改變 就走不到明天”

春生夏長,影視業卻還在寒冬。

兩個數字,記錄着橫店一家影視製作企業主胡進的經營現狀——每天一睜眼,就要想方設法落實當日3300多元的開支,但連續3個月來全公司的收入幾近爲零。

3個月來,一場疫情把本已遭遇資本退潮的影視業推向了一場事關生存的大考。身處“中國好萊塢”橫店,像胡進這樣的從業者對行業冷暖有切膚之感。在這裏,接不到活的“橫漂”、停轉的影視製作公司、業務量急劇下滑的上下游產業……每一顆被裹挾其中的“螺絲釘”都能感受到徹骨的寒意。

急流更當奮楫。資本與夢想交織的橫店正迎難而上,行業主體積極轉型謀出路,行業同盟多舉扶持共助力,醞釀着深蹲之後強力起跳。好消息也來了,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日前印發指導意見,要求落實防控措施前提下,採取預約、限流等方式,開放影劇院等密閉式娛樂休閒場所。

改變,也在這個春天悄然發生。“這次疫情帶來的極限施壓,猶如一面鏡子,清晰照出橫店影視公司的長短板。”在橫店從事影視項目撮合業務的李江說,橫店多數是小型影視公司,它們的最大優勢在於靈活,“船小好調頭”。

生存之艱:

“有活幹就是慶幸”

“熱門餐館不用排隊了,路上堵車也沒以前嚴重了。”在當地人看來,這是橫店近兩三個月來最直接的變化。

對影視小鎮改變感觸更多的是“橫漂”。“往年,過完正月初五,美術指導就來催促買票返程,進組開工。但今年直到現在,還沒接到任何進組消息。”2011年畢業後,劉華(化名)便隻身闖蕩橫店,成了一名影視劇美術設計。在她的記憶中,橫店影視城最忙碌的時候,拍攝街道全是人,劇組排着隊等着拍戲。

同樣是這座“夢想之城”裏的微觀存在,影視產業上游的拍攝製作、服裝設計類中小企業的生存亦陷入窘境。

入行17年來,眼下橫店的冷清局面,是張全波從未經歷過的。今年以來,他的影視服裝租賃公司訂單量遭遇“腰斬”。“以前,公司服裝製作團隊一年能接到五六部戲,但今年能有兩三部就很樂觀了。”張全波依然覺得自己是“幸運兒”,目前大劇組基本按兵不動,能開機的大都是中上成本的自制劇,這正是他的主要客戶。

“所有投資的院線電影現在就不想了。”2018年,張鵬與合作伙伴在橫店註冊了一家小型影視製片公司,主要製作投資額在300萬元至500萬元的動作片。按預想,今年元宵節後,張鵬團隊會以每兩個月製作一部影片的節奏高速運轉。如今,這個計劃面臨擱淺。“我們去年11月開機了一部院線電影,計劃今年3月20日殺青。疫情發生後,這部戲直到現在還沒完成一半的工作量。”

無法如期成片,讓影視公司失去了“回血”的“糧草”。“在橫店當地,一家中等規模的影視公司每月基本開支至少30萬元。進項全面停擺的背景下,迫於生存壓力,還能撐的公司只能選擇裁員降薪,撐不下去的只能被淘汰出局。”從事影視項目撮合業務的李江最近明顯感受到了壓力。由於今年以來整個影視業行情驟降至冰點,他自己也被降了薪,“降薪的程度,不是‘腰斬’,而是直接砍到‘腳脖子’。”

橫店影視公司的現實困局只是行業全鏈條圖景中的一隅。據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5月7日,2020年以來全國範圍內有6817家影視公司註銷(註冊地址含“橫店”的有56家),其中,4189家影院類企業註銷(註冊地址含“橫店”的有2家)。

“出局的影視公司中,部分企業本身存在高負債率等問題,疫情只是‘催化劑’。這類企業中有的並非破產,而是幾家小公司合併成一家公司,大家抱團取暖。”張鵬補充說。

復工之難:

“砸幾千萬可能只換回一個U盤”

因疫情按下的暫停鍵,正在逐步復位。

來自橫店影視城的最新數據顯示,自2月中旬復工以來,截至5月7日,共有34個劇組開機,40多個劇組已經報備籌備。但據多名知情人士表示,目前橫店復工的劇組以因疫情影響暫停拍攝的爲主,新開機的並不多。

導演、演員、劇組人員大多都在觀望。“一個劇組全部人員分佈在全國各地,特殊時期把他們召集起來本身就有難度。”據張鵬透露,如果有工作人員是新近來到橫店,還需要隔離觀察14天。這期間,不僅生活費、檢測費需要劇組承擔,更重要的是時間成本。

據“橫漂”劉華觀察,像她這樣在家觀望的同行不在少數,其中一些人暫時轉行,做起了微商、開了淘寶店,補貼家用。

“即便是已經開拍的劇組也存在諸多‘身不由己’的情況。”張鵬坦言,在影片的籌備階段,投資方會與影視公司簽署附有3個月期限的合約。一旦無法在此期限內開機,投資方便會撤資離場。再從演員的角度來說,一般製片方會提前三四個月與演員確定檔期,因此,已經與劇組簽約的演員即便不願接戲也沒退路。

來自行業下游院線端的寒意也在向上傳導。“懸而未決的院線復工時間表,令許多投資人不敢冒險去投拍院線電影。”李江注意到,緊張的現金流之下,目前影視公司整體復工的還是少數。

拉長時間軸看,經歷了2014年、2015年國內票房30%至50%的高速增長之後,2018年以來,在熱錢離場等一系列因素影響下,影視行業本身已從“藍海”步入“紅海”。

據一名杭州影視項目投資人回憶,早幾年線上視頻平臺初盛,資本紛紛湧入,一夜之間影視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那時,行業戲稱,只要有個劇本大綱就能融到資。但近兩年來,隨着影視業降溫,很多私募早已不考慮影視項目了。”

“基於對行業不確定性的擔憂,投資方愈加保持謹慎態度。”從李江粗略測算的情況來看,80%的網絡大電影的投資成本在300萬元至800萬元,院線電影的投資門檻是1000萬元。“投資方也擔心萬一錢打進來開不了機,造成資金滯壓。做實業好歹有些設備,做電影幾千萬砸下去最後就換回一個U盤。”

變中求進:

“‘捕風’只是過渡,電影纔是初心”

面對前所有未的衝擊,“想盡辦法活下去”成了橫店約2000家影視公司的主題詞。李江坦言:“對於橫店多數小型影視公司而言,不主動改變,結局就是走不到明天。”

上個月,胡進最終決定放棄手中所有電影項目的製作,把目光瞄準了直播、短視頻“新風口”。“我們公司員工有近20個人,現在已經全部轉型做短視頻和直播。”橫店豐富的場景拍攝資源,是他選擇這條“新賽道”的立足點。

張鵬則忙着把手中已有的劇本往網絡大電影方向上進行改編。“現在我們主要關注武俠動作類網絡大電影,這類題材的影視劇99%的工作都能在橫店完成,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省時間和成本。”

“船小好調頭。”李江認爲,這次疫情帶來的極限施壓,猶如一面鏡子,清晰照出橫店影視公司的長短板。“不同於北京、上海地區的大型電影公司,它們大多不會自降身價轉型做網絡電影和直播,它們情願等,也有資本等。而橫店多數是小型影視公司,小公司的優勢在於體制靈活,所有的運營決策老闆自己說了算。”

除了“自救”外,社會各界也在多措並舉向影視公司們賦能。橫店影視城副總經理許曉苓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停拍以來,橫店影視城在收入全無的情況下,對所有劇組停拍期間住宿費半價,有償的場景、攝影棚費用全免;同時對近2000名羣衆演員給予每人500元的資助。據統計,疫情防控期間,橫店影視城各項對外補貼總計超4000萬元。

5月7日,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三家視頻網站聯合六家影視製作公司發佈行業自救行動的倡議書也注入了一劑“強心劑”。倡議書強調,加強演職人員在薪酬、排名、待遇等方面的管理,維護行業正常生產秩序。

政策層面上,4月29日,國家電影局的電影系統應對疫情工作視頻會議上強調,爲促進全行業復工復產,要採取更多“新招、實招、管用的招”。儘快出臺財稅政策的落地細則,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出臺扶持政策,推動形成有利於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

逆境前行,正是彰顯自身肌體韌性、在產業格局中謀求更優位置的最佳時機。對於橫店這座已有24年積澱的影視小鎮來說,化危爲機、借勢破局,是使命和責任。隨着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橫店影視城相關負責人預計,5月份劇組拍攝情況將全面恢復。

當被問及轉型新業務的時間表時,胡進毫不掩飾自身對電影行當的執著和樂觀態度。他表示,打算在短視頻和直播方向上嘗試半年,儘快帶領公司邁過盈虧平衡點。“新業務只是個過渡,危機之後,還是要回到電影主業上。電影事業纔是初心和夢想。”

經歷百餘天的掙扎與蓄勢後,未來正向堅守初心的影視人招手。日前,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了《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到可以採取預約等方式開放影劇院等密閉式娛樂場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