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三國時期的張飛,受到影視作品和文學小說的影響,首先印入腦海中的便是一副凶神惡煞,豹頭環眼,滿臉絡腮鬍子的莽漢形象,雖說張飛的長相如何尚有爭議,但是由於歷史過於久遠,加上人們普遍的認識,張飛的形象短期內不會有所改變。
(圖片源自網絡)
說到張飛,相信許多人回想起他的那句口頭禪:“我乃燕人張翼德是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張飛那幅猛將好鬥的形象,被這句口頭禪烘托的十分生動形象。
在這裏,相信許多人都會記得張飛自稱的那句“燕人”,爲何張飛會自稱自己爲“燕人”?其中原因很簡單,張飛乃是琢郡人士,在戰國時期,爲燕國的地盤,所以張飛會稱自己爲“燕人”,現今爲河北涿州張翼德。
那麼劉備應該稱呼自己爲什麼人呢?劉備乃幽州涿郡涿縣人,所以他也應該自稱“燕人”,那麼張飛的二哥關羽,應該稱呼自己爲什麼人呢?關羽是河東郡解縣人,在戰國時期屬於魏國,所以關羽應該稱呼自己爲“魏人”。現今山西解州關雲長。
那麼白袍將軍趙雲,應該稱呼自己爲什麼人呢?趙雲是常山真定人士,在戰國時期屬趙國地盤,所以趙雲應該稱呼自己爲“趙人”,現今河北石家莊趙子龍。丞相曹操乃沛國譙縣人,在戰國時期屬於楚國地盤,所以曹操應稱自己爲“楚人”,現今安徽亳州曹孟德。
從這裏不難看出,我國古代人士自古便有四處遷徙的習慣,讓他們揚名立萬的地方並非是他們的故鄉,他們從故鄉出來後,四處流動,纔有了後來的威名,從中可見,行萬里路是有作用的,經常出去走走,見見世面,對個人的成長幫助十分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