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让欧家琪感到庆幸的是,在ICU室,她和另外3名同一批进来工作的护士得到科室前辈们的悉心关照。”市人民医院ICU室护士欧家琪迎来了她职业生涯的第一个护士节。

■11日上午,欧家琪在病房内悉心照顾患者。

■黄群

■援鄂期间的黄航辉

■包秀平在分药

编者按: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服务在呵护生命、维护健康、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护士,他们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职业责任履行着关爱生命、保护健康的神圣职责,用周到、细致的护理服务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不少护士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职业精神,成为战“疫”中的“逆行”英雄。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4位不同年龄、不同岗位的护士,聆听他们的职业故事,并以此向全市奋战在护理岗位上的天使们致敬。

ICU室护士欧家琪:

将爱心和责任心 落实到护理每个细节

“工作一年后,特别是经历了支援湖北抗击疫情,我才对南丁格尔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市人民医院ICU室护士欧家琪迎来了她职业生涯的第一个护士节。欧家琪说,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并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要落实到护理患者的每个细节。

前辈悉心传帮带驱走心中怯意

2019年6月,1999年出生的欧家琪通过考试后,在市人民医院ICU室做护士。刚从学校毕业出来,就来到ICU室工作。要直面生生死死的画面,对此欧家琪难免有些怯意。

ICU室都是重症患者,有一次一名5岁左右的小女孩因为车祸被送进ICU室抢救。当时,小女孩身上都是血,欧家琪看到后非常心疼,祈祷奇迹能发生。小女孩最终因伤势太重而离世,欧家琪内心惶恐之余更加感觉到生命的珍贵,她希望通过科室同事和自己的努力,让更多患者转危为安。

让欧家琪感到庆幸的是,在ICU室,她和另外3名同一批进来工作的护士得到科室前辈们的悉心关照。刚开始,他们业务生疏,甚至有些手忙脚乱,前辈们并没有责怪他们,还会耐心细致地讲解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一天工作结束后,欧家琪就会像在学校复习功课那样,在脑海里回放上班时的一些画面,记住前辈是如何处理当时的情况。日复一日,欧家琪的专业技能不断得到提升。

正是科室前辈的传帮带,让欧家琪能够更加理性地对待生死,内心不再有怯意。

2019年9月,欧家琪顺利通过试用期,并继续留在了ICU室工作。在ICU室工作需要一定的勇气,从初中开始就用课余时间兼职补贴家用的欧家琪并不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她很珍惜这个能锤炼自己的工作岗位。

主动请战远赴湖北抗击疫情

今年1月31日,市人民医院接到省卫健委通知,要求医院组织一支医疗队到湖北支援抗疫。欧家琪获悉此事后,主动向护士长陈赞美报名。最终,欧家琪如愿以偿成为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的一员。

“‘90后’的我们已经长大了,我们有责任、有担当,就让我们用自己的力量守护大家,保护我们爱的人。”2月9日,欧家琪带着抗疫救护的使命,和队友们一起踏上了援助湖北的征途。她也是河源32名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队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在欧家琪完成支援湖北抗疫任务即将返回河源时,她母亲突然病发,最终抢救无效离世。欧家琪来不及在病床前尽一份孝心,就失去了至亲。在痛苦与坚强之间,欧家琪只能选择继续坚强下去,因为家里还有87岁的奶奶和体弱多病的父亲需要她照顾。

欧家琪小小年纪就勇赴湖北抗击疫情,归来前却失去母亲,护士长陈赞美也为之心疼。陈赞美说,欧家琪自到ICU室工作以来,始终兢兢业业,从没迟过到,只有推迟下班,工作非常认真。

5月12日,欧家琪迎来了她职业生涯的第一个护士节,她没有想过如何庆祝节日,而是想着要更加努力工作,为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

(本报记者 刘烨华)

退休护士黄群:

用诚挚之心 为人民服务

翻开相册,映入眼帘的是黄群奶奶在鲜花簇拥和阳光照射下灿烂又慈祥的笑容,这是她在景区游玩时留下的一张纪念照。自2002年退休以来,黄群用心经营自己的老年生活,作为市人民医院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她每个季度都会组织从医院退下来的一帮“老姐妹”一起活动,一块追忆过去的护士生涯,畅聊年轻护士们的变化。

“护士其实就是要做好人的工作,用一颗诚挚的心为人民服务。”出生于1947年的黄群,1966年毕业后先后被调配到湖北洪湖大同湖农场职工医院、广西长武县人民医院、河源县人民医院(现市人民医院)工作,直到2002年才从护理部主任的岗位上退下来。三十五载护理生涯,她见证了国家在医护环境、医疗资源、医学发展上的巨变,但唯一不变的是她对护士职业精神的坚持,以及对后辈的谆谆教导。

不喊苦、不喊累,就是干

2001年11月,河源发生了一起瘦肉精食物中毒事件。据黄群回忆,当时,许多症状相似的病人同时涌进了医院,由于人手告急,医院将所有在家中休假的医生护士全部召回医院支援。

经医生诊断发现,由于食用了大排档、小餐馆里含有瘦肉精的肉制品,前来就医的病患无一例外呈现出头晕、肚子痛、恶心呕吐等不同程度的食物中毒症状。向医生了解清楚病因后,黄群立刻安排护士们注意观察前来就诊病人的状态,若出现上述症状就立刻准备好吊瓶、针水,根据症状轻重程度迅速安排患者在座位或病床上输液。

由于患者较多,医院的病床告急。情急之下,黄群开放了会议室、临时观察室,甚至走廊,解决病患输液场所问题。没有吊瓶架,就找来几米长铁丝,在会议室内上方拉成铁丝网,临时用来悬挂吊瓶;没有多余病床,就把会议室、办公室、值班室的桌椅都拼起来,将症状较重的病患安置在“临时病床”上,医生和护士们从早上8时一直忙到当天晚上7时多,才稍稍将场面控制下来,连续作战了10多个小时,他们才来得及匆匆吃上一口热饭。3天后,在黄群等人的带领下,该院终于合力扛过了这场“战斗”。“这全靠我们有一致的态度:不喊苦,不喊累,就是干!”黄群说。

让真诚服务的精神代代传承

提起老一辈护士的特质,黄群表示,最让她引以为豪的便是他们的服务精神,见到病患要微笑待之,对待病患家属有问必答、必应,反复向病患家属沟通清楚医生的诊疗方案和结果等。她认为,只要以心换心,真诚做好护理服务,真心为病人着想,一定能得到理解和认可,“还是那句话,护士就是要做好人的工作,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很值得年青一代护士学习和传承。”

在今年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黄群也关注到我市驰援湖北的两批医疗队里有不少年轻的护士,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展现出的家国情怀和令人敬佩的职责担当,让黄群深深感动,也为护士这份职业而骄傲。

黄群说,新时代的护士有属于他们的时代特质——勇于担当、义无反顾、舍生忘死,“未来,这些孩子们一定大有可为,希望他们能将优良的医护品质代代传承,发扬光大!”(本报记者 许竞楠)

新生儿科护士黄航辉:

愿用一生时间 追寻职业信仰

看到“燕尾帽”“白衣天使”这类字眼,大家第一时间便能联想到女护士,她们细心、温柔、体贴的特质是公众的普遍认识。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的黄航辉却是一名男护士。

黄航辉告诉记者,社会对男护士固有的认知和身边亲戚朋友的不理解,常常让他“怀疑人生”。但在转行放弃和坚守到底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并打算用一生的时间追寻护士职业的信仰。

执着坚守是护士的担当

当年,在选择报考专业和学校的时候,黄航辉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从身边的朋友口中得知,目前医护行业对男护士需求很大,待遇和环境都不错,护士和医生也都是令人尊敬的职业。于是,黄航辉便选择了护士的职业道路。

但真正开始学习护理知识并走上就业岗位后,黄航辉才感到护士职业的不易。黄航辉老家在紫金县义容镇,家人和亲戚并不了解护理行业,认为这是小姑娘做的工作,并不止一次问他:“怎么好端端的要去当护士呢?”在和老同学聚会被问起职业时,他总不自觉地产生心理落差,几度想要转行。

然而,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隔着保温箱看新生命的时候,看到婴儿在陌生的环境里挣扎求生,为了尽可能呼吸更多的空气而拼命哭泣,他仿佛又从中找到了自己坚持的意义。再看看身边的同伴,为了坚守护士的使命和职责,他们没有放弃,黄航辉开始明白,执着坚守是护士不变的担当。

“我是男护士,怎么能不去一线”

今年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湖北武汉告急,得知市妇幼保健院正在召集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黄航辉主动申请加入第二批驰援湖北荆州医疗队,他说:“我是男护士,怎么能不去一线?”

2月12日,黄航辉随我市首批驰援湖北荆州医疗队入驻湖北荆州市石首市中医院,并负责护理ICU室的18名重症病患。进入ICU室的病患基本都需要进行插管治疗、上呼吸机,因为病患打喷嚏、咳嗽或在其拔管的时候,都会在室内产生大量携带病毒的气溶胶。进入ICU室,无异于是在病毒中穿行,稍有不慎便可能感染。深知护理风险的黄航辉感受到队友们的紧张和焦虑,便常常故意打趣道:“诶,离我远点啊,永远不要相信身边人是安全的啊。”

实际上,黄航辉也有不适和难耐的时候。为了确保人身安全,每次进ICU室他都要穿上厚厚四层衣服:手术衣+工作衣+隔离衣+防护服,再戴上手套、鞋套、好几层医用口罩和N95口罩,再罩上面屏,真是“全副武装”。但这样的防护对身体会造成不小的负担,他因常常处于半缺氧状态,刚穿上防护服一个小时左右,总是会交替出现恶心、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但为了节省医防物资,一套防护服要坚持穿10个小时左右才舍得脱下。为解决生理问题,他还得穿着成人纸尿裤工作。“但所有的辛苦,都在看到患者治愈的一刹那奇迹般地消解了。”黄航辉笑言。

经此一“疫”,黄航辉对生命有了全新的理解。他坦言,在这场和死神较量的拉锯战中,他更加明白:这世间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没有什么比为生命的坚守更加值得钦佩,他将用一生的时间践行护士救死扶伤的信仰。(本报记者 许竞楠)

精神科护士包秀平:

盼望患者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在精神病医院有这样一群护理人员,他们和患者相处的时间比家人还长,面对的是行为古怪、情绪波动大、有时还有“暴力倾向”的患者,工作时不仅要耐心、细心,有时还要忍受患者的“坏脾气”。他们承受着比其他医院的护士更多的辛苦与风险,但在患者治愈时,他们收获着更多的快乐与自豪。已经有8年从业经验的精神科护士长包秀平就是其中一位。

选择成为精神科护士一生无悔

2012年,20岁的包秀平以优异成绩从河源市卫校毕业后,成为东源县精神病院的一名护士。2017年,她成为中正康复医院首批医务人员。如今,她已经是护士长,每天和同事们要负责190名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工作。

包秀平说,精神病患者和其他患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相反精神病患者可能更好打交道,有时他们像孩子,也有善良的一面,他们需要社会更多的关爱。和一般护士不同的是,除了每天负责给患者打针送药外,他们还要照顾患者吃饭、洗澡、上厕所、剪头发等日常起居。“在精神科当护士,要像病人的保姆一样去照顾他们。”包秀平说。

虽然工作繁琐、辛苦,但包秀平却觉得值得。她说,当患者病情稳定时,拉着她的手不停道谢,让她觉得很有成就感。

精神科护理是一种高风险职业,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受精神症状、无自知力、拒绝住院等因素的影响,随时可能发生暴力冲动行为,无论对患者自身还是对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均会构成威胁。而精神科护士由于与患者接触密切,更容易受到患者暴力攻击。

对此,包秀平深有体会。有一次,医院收治了一名女性患者,护士为其检查时,她突然咬住护士的腿,并迟迟不肯松口。幸亏医生及时到场,患者用药后情绪才稳定下来。还有一次,一位护士叫患者洗澡,患者在准备洗漱用品时,突然把护士按倒在床上打。庆幸的是,护工及时发现情况,立即上前阻止,这名护士才得以脱险。

包秀平说,精神病患者受“幻觉”和“妄想”等症状的支配而缺乏自控能力,需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爱,“患者康复出院时都会充满歉意地跟我们道歉,他们自己也知道那是病态,也非常感谢医护人员对他们的理解与包容。”

第一时间参加疫情防控

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包秀平就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

包秀平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我市联合检疫站的值班工作,一直奋战在源城区埔前镇的防控一线。说起这段经历,包秀平说:“在疫情面前,我们就是战士,这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相信每一位医护人员的选择都会和我们一样。”在检疫站,她像所有医务人员一样,面对过往的驾驶人、乘客及群众,不停地重复着一样的动作,不停地向群众解释,用专注、热情、真心及自身过硬的专业技能,筑牢疫情防护墙。

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后,包秀平回到医院,继续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与同事吃住在医院。虽然她的家离医院只有几分钟的路程,但她只能通过视频看看孩子。面对疫情,包秀平只能将这种心酸深埋心底,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包秀平说,让她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看到病人病情一天天好起来,能健康地回归社会。“既然选择了护理工作,就注定选择了奉献,作为一名精神科护士,是我无悔当初的选择。”她说。(本报记者 苏勇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