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卻不富有 年入數十萬的中產家庭該如何規劃理財

去年年中的時候,《經濟學人》雜誌曾撰文指出:目前中國有2.25億人中產階級,他們是目前全球最焦慮的人。該文對中國中產階級的定義是:“家庭年收入在1.15萬到4.3萬美元之間的人,即家庭年收入8萬到30萬元人民幣之間的羣體。”

我們且不論國外的雜誌對中產收入的定義是否符合我國國情,但有一點那篇文章說的很對,他們可能真是全球最焦慮的人。

在傳統的概念中,中產階級大多受過良好教育,從事腦力勞動,有着高於社會平均水平的收入,生活風光愜意。

但事實上,眼下中國的“中產階級”表面上生活風光,收入不低還小有存款。但是如果細想起來,承重的房貸、高額的教育費用、個人職業生涯的壓力,都使得焦慮成爲他們的共同特點。

如此這般,理財也就成爲不少“中產”擺脫焦慮的希望。

當然不管如何,中產階級與許多剛參加工作幾年的上班族相比,他們可能已經有了一定積蓄並在考慮實現自身資產的保值增值。而做到這個之前,大家不妨來關注以下幾個步驟。

1

瞭解自己的理財目標

30多歲的中產與50多歲的中產、單身人士與生有二娃的家庭理財的目標當然不同。

有的是應付一兩年後買車買房的大額消費,有的是給子女攢下七八年後的教育基金,還有的是積攢20年後的退休生活開銷。

理財目標不同,對應的投資期限、預期收益水平當然也會不同。把明年買車的錢投了個3年期的理財產品,把將來養老的錢存進了銀行活期,就是明顯與目標不符合的理財方式。

2

判斷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現在銀行等金融機構都有針對理財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測試,網絡上也有許多評測表。瞭解自己的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不妨去測一下,看看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是保守謹慎還是積極進取。

當然有時填寫風險偏好問卷也不能完全準確。多問問自己,損失在多大的範圍內生活不會傷筋動骨,不要過份的追求高收益。同時也別浪費你的風險承受能力,過多的配置了一些保守類產品,喪失了進攻的機會。

3

清楚自己手中的資產

問你自己兩個問題:一是家庭名下的資產情況(房產、存款、理財佔比)等等。二是家庭未來收入支出情況。

例如家庭資產中絕大部分都是房產,那麼在後期就可以適當增加其它方面的理財投入了。

4

選擇配置金融產品

雖說市面上的理財產品五花八門,但歸總起來,中產家庭主要涉及的可能也就涉及房產、債權、股權、保險這四類。

對於長期投資(最短5年以上)來說,關鍵是找到一個趨勢長期向上、收益水平較高的投資市場。哪怕是中國股市,只要規避了極端品種和極端行情,分佈投入長期來看收益水平依然可觀。

而對於中短期理財來說,在選擇資產類別時就應該以中低風險的固定收益類產品爲主。波動太大的產品(沒錯——我說的就是股市)其實非常不適合絕大多數人投資。

其實在在理財的道路上,並沒有萬金油式的理財方案。哪怕大家都是身價相近的中產階級,但每個家庭的未來收入水平、職業性質、理財目標都不一樣,一套公式可能在我這裏適用,到你那裏並不合適。本文介紹的幾點思路,具體如何規劃還是靠大家在理財的過程中不斷摸索。

樂錢,爲你的財務自由而生。創新型衆籌平臺,合法、安全、透明。各大應用商店可下載樂錢APP。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