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澤宇講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美好的一天開始啦!歡迎大家觀賞歷史的傳奇,今日小編帶大家瞭解,在歷史上,三月二十一日(4月17日),孝文帝到達馬圈城下駐蹕。城中齊軍出征日久,早已疲憊不堪,又見魏軍人多勢衆,軍容齊整,因此個個沮喪,面帶憂色。陳顯達恐怕魏軍圍城,引兵渡均水而西,據守馬圈城西鷹子山。孝文帝見狀,心知破南軍必矣,即命廣陽王元嘉領兵佔據均口(今湖北均縣),切斷陳顯達歸路,然後下令向南軍發起總攻。接下來,我們繼續往下了解一下吧!
武衛將軍元嵩勇猛敢戰,立功心切,他嫌盔甲累贅,脫摜於地,挺槍直衝齊陣。魏軍將士緊隨其後,奮力搏擊,齊軍大敗。魏軍氣勢旺盛,愈攻愈猛,齊軍死傷三萬多人,餘下陸續南逃。齊軍軍主崔恭祖、胡松二人率數名軍士用擔架輪流擔負陳顯達往南逃奔,路過均口時又以黑色布幔將陳顯達罩住。魏廣陽王元嘉專在均口等待捉拿陳顯達,無意截殺散兵遊勇。可是,他哪裏知道,陳顯達已從他眼皮底下走脫了。
魏軍大勝,孝文帝詔命慶功,表彰元嵩,斥責元嘉。元嵩是任城王元澄之弟。元嘉是太武帝之孫,論輩分爲孝文帝叔祖,一向受孝文帝敬重。這次孝文帝算定可以在均口截取陳顯達,因此專派他前往等候,爲他立功創造機會。誰知,元嘉毫無所獲。孝文帝氣極,對他嚷道:“叔祖定非我元家子弟,太不爭氣了!”
自從染病以來,孝文帝情緒急躁,左右侍臣常因些微過失,輕者鞭撻杖打,重則誅殺斬首。幸賴彭城王元勰居旁調解,匡救了不少無辜之人。此次出征陳顯達,雖然大勝,但是軍旅疲乏,且又勞心傷神,孝文帝病情復轉惡化。名醫徐謇隨在軍中,一刻不停地看護守候,爲孝文帝施藥調理。然而,孝文帝已經病入膏肓,雖是妙手也難回春了。孝文帝日益痛苦,時或進入迷狀態。醒過來便指責徐用藥不力,醫道平庸。當肝脾疼痛難恩之時,以鞭撻徐排解徐謇雖不敢有怨言,但也不堪忍受,他寧肯退盡原先受賜的官爵和錢財,甚至願意死在孝文帝之前,以免難熬的皮肉痛苦。
三月二十四日(4月20日),孝文帝病情加劇,已是一時清醒,一時糊塗了。元勰乘孝文帝清醒之際,建議御駕還都,孝文帝點頭同意。於是,元勰部署諸軍,徐徐而向洛陽進發。途中孝文帝清醒過來,猛覺精神煥發。他明白這是迴光返照,自己爲時不多了,便將元勰召到御車之上,邊行邊對他說道:“朕自十五歲時便不殺生,獵之事也全都禁止。對佛教和道教,雖不佞信,卻也供奉,又尊崇儒家修身養性教條和克己復禮觀念,朕理應長壽,何以生命如此短暫!朕雖然五歲受禪,然而太和十四年太皇太后去世之前,老人家一直臨朝專政。朕以孝謹爲上,不以世務亂心,朝政之事,無論鉅細,任由太皇太后處置。
太皇太后晚年,援引漢制治理國家,朕秉承懿旨,大力倡行均田、三長以及俸祿之制,遂使我朝棄遊牧而以農耕爲本,其後賦調日增,官吏奉法,百姓安居樂業。想當年,我朝太祖道武皇帝開天闢地,號令北疆,然而日不暇給,未遑文治,因此末年動亂,禍起蕭牆。經太宗明元皇帝鎮之以靜,方纔轉危獲安。而後世祖太武皇帝專以征伐爲務,雖統一北方,卻仍以生長馬上爲榮,不思追求文明,終於釀成崔浩國史之獄,漢族百姓懷畏懼而離德,士族之家揹我朝而離心。於是,閹豎擅權,外戚干政,其原因何在,後果如何,不言而喻。
太皇太后去世之後朕始親政,朕不欲公然一反前朝作爲,只想行潛移默化方針然而,移風易俗何其難也!因此,朕才力排衆議,然決然遷都洛陽,率領我族脫離蠻荒,來到中原。然後,朕命我族之人改變語言、服裝、籍貫、姓氏,又在朝廷建立漢朝官制,遂使北人走上文明之路,並令漢人仰慕聖朝,士族傾心爲我所用。於是,各族關係融洽,胡漢合爲一體,漢制大行於天下,國家興隆而昌盛。不過,移風易俗原非一日而定之功,一蹴而就之業,亟待辦理之事尚多,何況我族之內也有許多不理解朕所作所爲之人。所以,踏上文明之路不易,完成文明事業更難。不但要仗我族人齊心戮力,還要靠漢族人盡心合作。”
孝文帝頓了一頓,接着說道:“許多大臣頗不理解,朕何以要重用南朝從降臣王肅,豈不知朕之用心,既要用之完善我朝制度,又要以其爲優惠榜原樣,招攬漢族士人。許多大臣又不理解,朕何以要改變姓氏,大倡門閥。豈不知,中原士人一向自以爲清高而鄙視我北族之人,朕今將北族姓氏與中原大姓平行排列,便能貶抑中原人心中優越之感,抬高北族功臣地位。從此,我北族貴青也成高門世族,豈非利及子孫萬代之事。只是,養尊處優,必生息惰,晉朝士族腐敗蛆生,亡家滅國,理當引以爲教訓。朕本意爲免去子孫勞頓,欲及生前一統天下,無奈天不假年,使朕遺恨而終,皇弟若能爲羣臣表率,鞏固朕已開創之局面,朕心願滿足矣!元勰不敢插眼,聽孝文帝說罷,方始唯唯稱是。此時,孝文帝已氣喘吁吁,便不復言。當日魏軍抵達谷塘原(今河南鄧州東南)行宮。
三月二十八日(4月24日),孝文帝病情惡化,急轉直下,自知沒有多久時日了。於是下詔,命元勰徵太子元恪繼承皇位。此時,孝文帝猛然想起二十年前太皇太后欲廢黜自己而改立皇弟咸陽王元禧時的一段情景。他想,這樣的事情不應該再重演了。於是,孝文帝對元勰說道:“皇后罪惡昭然若揭,然而不以爲恥。朕死之後,可賜令自盡。她死之後,仍按皇后之禮安葬,以便遮人耳目,免得馮家露醜。”
將大馮皇后的事交代完畢,孝文帝仍不放心。他又對元勰說道:“朕病情日益惡化,醫療恐已無效。目前雖然摧破僞齊陳顯達軍,但是天下遠未統一。今嗣君幼弱,社稷大事仍須寄託於卿。漢武帝託昭帝於霍光,劉備託阿斗於諸葛亮,卿之於朕既親且賢,望勿推辭。”元勰聽罷,哭泣說道:“布衣之士,尚且知道爲知己盡力,何況陛下與臣兄弟同愾乎!臣爲陛下至親,久參機要,朝臣莫及。
臣所以敢受寵榮而不辭退,全仰仗陛下如日月之明,恕臣戀位忘退之過耳。今若進任首輔,總握權要,功高震主,即便聖明如同周公,猶不免備受疑惑。臣非矯情乞免,實在擔心將來自取罪亡,上累陛下聖明,下令愚臣遭受屠戮。陛下如能諒察臣心,免去臣職,臣則幸甚至哉!”其實,孝文帝雖然最寵信元勰,但又最擔心他今後操縱朝政,因此纔有上面的所謂託孤之言。元勰與孝文帝朝夕相處,怎能看不透他的心思,所以纔有這一番對答。臣下功高,君主必疑,古來如此也!
孝文帝聽罷此言,久久沉吟,覺得再作虛言客套就沒多大意思了,索性把意思挑明瞭也好,就對元勰說道:“卿所言頗有道理,今即依卿”說罷,命元勰取過筆來,親爲詔書道:“汝叔父勰,清規懋賞,與白雲俱潔;厭榮舍紱,以松竹爲心。吾百年之後,聽其辭蟬舍冕。”孝文帝寫畢,雙手連連顫抖着將詔書交付元勰,說道:“朕死之後,卿將此詔交與太子,即可免職了。”說罷,孝文帝閉上眼睛,半晌不語,似又昏睡過去。元勰見孝文帝無語,也覺淒涼,自動退了出來。
過了一刻,孝文帝睜開雙眼,命侍從閹官將彭城王元勰和隨在軍中的任城王元澄、廣陽王元嘉宣入,又將對大馮皇后和元勰的安排交代了一次。然後,孝文帝下達詔命,以侍中、護軍將軍北海王元詳爲司空,以鎮南將軍王肅爲尚書令,以鎮南大將軍廣陽王元嘉爲尚書左僕射,以尚書宋爲吏部尚書,他們與太尉咸陽王元禧和尚書右僕射任城王元澄合計六人,爲顧命大臣,協同輔政。此六人中,四人爲宗室,二人爲士族,可見魏朝實已成爲胡漢聯合政權。最後,孝文帝還詔命,將後宮夫人以下嬪妃和女官全部釋放回家。
在小編看來,自那以後,孝文帝便昏昏迷迷,再無一言。如此遷延兩日,至太和二十三年四月一日(499年4月26日),夕陽透出最後一絲餘暉,隱落於西方羣山之中。孝文帝去世了,享年僅三十三虛歲。孝文帝的一生是追求文明進步的一生,爲時雖然短暫,卻充實而不荒廢,既有利於民族,也有益於社會。孝文帝號爲一代明君,當之無愧。你對這段歷史是否有了新的認識跟見解,跟你原來認知中的這段歷史,是否有差別呢?
轉載請註明百家號,杜絕僞原創!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