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在商部落居於河北時期,據考證,商人與當時處於易水流域的有娀(有易,有狄)族有長期的通婚史,可見先商前期,商部落與北方各族交往甚密,但卻很少有史料及考古發現佐證當時與南邊以夏民族爲共主的部落有密切的聯繫,所以《史記•殷本紀》中所說的契在舜禹時期爲臣的相關活動恐爲後世附會。在王亥時代,商部落已經遷移到了河南一帶,併成爲了夏朝的諸侯國,這時商部落基本上處於遊牧狀態,靠馴養牛馬牲畜爲生,而在大力發展畜牧業推動本部生產的同時,出現了牛馬過剩的現象,爲解決這一問題,首領王亥開始經營牲畜貿易,同時發明牛車爲運輸工具,進行商品貿易,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和貿易,使商部落很快強大起來,部落中人將過剩的產品,通過牛車運輸到其他部落交易,趕着牛羊到各地去貿易,從而獲得了大量的資本,爲部落的繁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外部落的人稱他們爲“商人”,商部落的名稱就源於此。

商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二個世襲制王朝,也是第一個有同時期文字記載的王朝。與夏朝相比,商朝帶給我們的是更豐富多彩的文化,它將華夏的文明遠播四方,使中國的疆域進一步擴展,同時由於商朝國家體制的發展,使得中國作爲一個國家的整體格局較之夏朝的那種部落聯盟制更爲鞏固,成熟。那麼作爲王朝統治階層的商人到底來自何方,他們又爲什麼用‘商’來作爲族羣的名稱呢,商族又是怎樣一步步走向強盛的呢?今天我們就來一一揭祕。

商朝

一、商族的起源及遷移

《史記•殷本紀》記載:

“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爲帝嚳次妃。”

“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親,五品不訓,汝爲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寬。”封於商,賜姓子氏。契興於唐、虞、大禹之際,功業著於百姓,百姓以平。”

根據這三段文字,我們可以發現,商的始祖叫契,爲帝嚳之子,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於商地,而這裏記載的商地並沒有明確方位。而現今經過考古發現的殷商遺址大多在河南境內,如鄭州商代遺址,安陽殷墟遺址等,河南更有以商命名的商丘市,那麼是不是說明,商族就起源於中原河南一帶呢?

真相其實並非如此。

《史記•殷本紀》記載:成湯,自契至湯八遷。湯始居亳,從先王居,作帝誥。

這裏提到從商的始祖契到湯,共經歷了八次遷徙,最終來到了毫地,也就是說商族最初的居住地並不在此處。而現代考古發現,先商時代,商部落早期確實經歷了多次遷移。

先商文化分佈圖

對於商族的起源地,目前有六種看法:

1.徐中舒、王玉哲、郭沫若等人認爲商起源於東方的魯西,豫東;

2.傅斯年,金景芳,翦伯贊等認爲商起源於東北的遼西,內蒙,天津等地;

3.丁山,李亞農,鄒衡,李伯謙等認爲商起源於太行山東麓河北南部;

4.李民、陳昌遠等人認爲商起源於山西南部;

5.衛聚賢等人認爲商起源於江浙一帶;

6.司馬遷,許慎,顧頡剛等人認爲商起源於西方陝西;

上述各方的意見及考證過程,讀者可以參照各方發表的文獻一一細看,在這裏,小編就不多說了。

總之,經過綜合各方意見,史學界主流的看法是商人的起源應在太行山以東,河北南部滹沱河與漳河之間,而後來遷徙至河南北部的安陽,濮陽,鶴壁之間。而在商部落居於河北時期,據考證,商人與當時處於易水流域的有娀(有易,有狄)族有長期的通婚史,可見先商前期,商部落與北方各族交往甚密,但卻很少有史料及考古發現佐證當時與南邊以夏民族爲共主的部落有密切的聯繫,所以《史記•殷本紀》中所說的契在舜禹時期爲臣的相關活動恐爲後世附會。

二、商部落的興起

說起商部落的興起和最終以'商‘聞名的原因,就要提到先商時代的商部落首領王亥。在王亥時代,商部落已經遷移到了河南一帶,併成爲了夏朝的諸侯國,這時商部落基本上處於遊牧狀態,靠馴養牛馬牲畜爲生,而在大力發展畜牧業推動本部生產的同時,出現了牛馬過剩的現象,爲解決這一問題,首領王亥開始經營牲畜貿易,同時發明牛車爲運輸工具,進行商品貿易,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和貿易,使商部落很快強大起來,部落中人將過剩的產品,通過牛車運輸到其他部落交易,趕着牛羊到各地去貿易,從而獲得了大量的資本,爲部落的繁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外部落的人稱他們爲“商人”,商部落的名稱就源於此。

王亥經商

但可惜的是商部落首領王亥的結局很悲慘,

據《竹書紀年》記載:“殷王子亥賓於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綿臣殺而放之,是故殷王甲微假師於河伯以伐有易,滅之,遂殺其君綿臣也。”

又據《大荒東經》記載:“有易殺王亥,取僕牛。”

兩條史料講的是在一次與有易氏部落的交易中,由於有易氏首領綿臣見財生歹意,王亥爲其所殺,後來商人爲君復仇滅了有易氏,殺了綿臣爲王亥報仇。

王亥雖死,但通過經商爲部落帶來了大量的財富,商人一直奉王亥如神明,商朝建立後,追尊王亥廟號爲高祖。人們尊稱王亥爲“華商始祖”、“中斌財神”。商部落也由於王亥及後來首領的經營日漸強盛,爲後來取代夏族,成爲中原各部共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綜述:

從以上文獻可以看出,商部落早期並非以夏民族爲中心的中華文化圈的成員,而是通過後來不斷地遷徙而來到夏朝統治區,成爲華夏文明的一員。而商部落的加入對於中華文明有着巨大的意義,他不但豐富發展了華夏民族的生產方式,同時也爲產品的流通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使得許多文明在商族取代夏族成爲中原共主後得到了更大的發展,如商朝的玉器做工更爲精緻,紋理雕琢更顯精細,著名的和田玉也於商朝晚期通過貿易進入中原;

商代玉器

商代的青銅器比起前朝也更爲精美多樣,著名的司母戊鼎就出自於商代晚期,而青銅器的發展也使得商代的金屬冶煉技術更爲成熟,應用更廣,出土的青銅器不僅限於國家祭祀的禮器,還有兵器,樂器,車馬器,造型華美,質地堅固。

司母戊鼎

雖然商部落早已在歷史的長河中銷聲匿跡,但他爲中華文明作出的貢獻舉世矚目,殷商遺址的考古對研究中華民族的早期文明有着重大的意義,相信隨着考古工作的不斷深入,更多殷商的文物將重現世間,爲我們探索華夏曆史提供更多的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史記•殷本紀》

2.《竹書紀年》

3.《大荒東經》

4. 李可亭.《中國商業始祖王亥傳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