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按照当时的授衔标准来说,已经不在评衔之列了,但因为谢子长和刘志丹都已经牺牲,作为陕北红军的代表人物,阎红彦依然被授予了上将军衔。55年授衔的时候,阎红彦正担任四川省委书记兼副省长,按照当时的授衔标准来说,他也不在这次评衔之列,他的情况和程子华基本相同,那么为何程子华没有被授衔而阎红彦却成了开国上将呢。

1955年授衔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次大授衔,这次授衔共产生了一千多名开国将帅,其中上将55名。当时评衔的标准除了要看资历和战功外,还有很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已经转到地方工作或者已经脱离部队的同志均不在这次评衔之列。因此一些曾经战功赫赫但建国后却转到地方工作的同志就遗憾地与军衔失之交臂了,比如曾经担任过四野第13兵团司令员的程子华就因为授衔时已经不在部队中工作,因此没有被授予军衔。

但凡事总有例外,在众多转到地方工作的干部中有一个人却被授予了上将军衔,他就是开国上将阎红彦。55年授衔的时候,阎红彦正担任四川省委书记兼副省长,按照当时的授衔标准来说,他也不在这次评衔之列,他的情况和程子华基本相同,那么为何程子华没有被授衔而阎红彦却成了开国上将呢?这还要从阎红彦对陕北红军的特殊贡献说起。

阎红彦是山西安定瓦窑堡人,父亲以种地和烧窑为生,辛苦一年下来,仅能勉强维持温饱。1924年不满15岁的阎红彦加入了陕西军阀井岳秀的部队,当了一名号兵。一年之后,他在连长李象九的影响和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12日李象九和谢子长等人利用手中掌握的武装力量发动了清涧起义,阎红彦奉命率一队人马攻打清涧县政府,活捉了县长张反之。

10月20日,起义部队占领了宜川,部分发展到900多人,阎红彦出任旅部警卫排长。不久后井岳秀调集重兵对起义部队进行围攻,由于敌众我寡,清涧起义最终失败。起义失败后,阎红彦进入吕梁山区组建游击队,经过艰苦工作,拉起了一支百余人的队伍,对外称晋西北游击队,阎红彦先是任副大队长兼第一中队中队长,不久后出任大队长,率部连战连捷,成为当地的传奇英雄。

1931年11月下旬,阎红彦率领队伍来到了南梁地区,和刘志丹、谢子长等人的队伍一起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谢子长任总指挥,刘志丹任副指挥,阎红彦任第一支队支队长。在之后的战斗中,红军越战越强,不仅队伍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还开创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阎红彦先后担任了红30军军长和政委等职。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阎红彦历任八路军129师留守处主任、警备第三团团长和警备第一旅政委等职,为延安的保卫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阎红彦先后担任过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副司令、第三兵团副政委、重庆军管会主任和川东军区副政委等职。新中国成立后,阎红彦调到四川工作,1955年授衔时,阎红彦正担任四川省委书记。按照当时的授衔标准来说,已经不在评衔之列了,但因为谢子长和刘志丹都已经牺牲,作为陕北红军的代表人物,阎红彦依然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