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症監護室全科護士最多時達37人,王喬琳根據患者數量隨時指揮調度、調整排班,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進行。在護理病患的過程中,朱潔宏發現很多患者對新冠肺炎的認知程度不夠,患者在治療期間及出院康復期都存在焦慮、抑鬱、煩躁等情緒,針對現狀她查找資料,大膽創新,多措並舉,在上、下午播放廣播體操,進病房親自帶領患者做操。

編者按:護士是一個與愛相連的稱謂,是一個遠離死亡,點燃生命之光的名字。面對疾病,他們嚴謹專業,守護每一道防線;面對患者,他們無微不至,予以身體和心靈的雙重慰藉;面對此次疫情,他們更是舍小家爲大家,衝鋒陷陣,無懼無畏。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南丁格爾誓言,踐行護士的初心與使命。在第109個國際護士節到來之際,大衆網·海報新聞聯合煙臺市衛健委共同開展“致敬白衣天使”系列報道,走近“白衣天使”,用鏡頭和文字記錄他們工作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展現他們職業素養和精神魅力,向他們致敬。

初夏時節,那個曾經被按下暫停鍵的城市,正在慢慢重啓;那些被“困”家中的莘莘學子,正在陸續返校,周圍的一切也都慢慢恢復到原來的模樣。但是在之前最艱難的時期,煙臺市奇山醫院有這樣一羣人衝鋒在前,日夜奮戰,在戰“疫”一線,留下最美逆行身影。

“全副武裝”的王靜

工作中的王靜

兒子寫給王靜的《家有逆行者》

王靜:從“非典”到“新冠”,始終奮戰在一線

“我有經驗,這個時候沒有比我更適合的人了。”王靜說道。17年前的“非典”時期,年輕的王靜就衝鋒在前,在前輩的帶領下,戰勝非典。17年後的今天,她再次“披掛上陣”,直面新冠肺炎。之前寶貴的經驗讓她信心更加堅定:“17年前我們都能取得勝利,現在我們同樣能戰勝疫情!”自從被任命爲隔離病房護士長以來,她在病區連續奮戰了兩個多月,直至患者清零。

“每一位要進病房的人,我都會對她進行培訓,培訓合格後才能讓她進入病房,以保證其自身防護沒有問題。”王靜說道。作爲一名有抗疫經驗的前輩,王靜事必親躬,衝鋒在前。在示範穿脫防護服流程時,王靜將細節之處殷切叮囑。在需要做霧化、耳穴壓豆等操作時,她都會先進入病房找到最合適的方法、最安全的距離、最合適的位置,拍下照片發給其他護士,讓她們按照這個標準進行,最大程度保證護士們的安全。“跟着她,我們安心。”這是科內護士們對王靜的評價。

除了要肩負患者的護理工作,王靜還十分看重對患者的心理疏導。“我們每天都會對患者的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因爲長期與外界隔離,許多患者開始出現焦慮、失眠、頭暈目眩、神疲乏力等表現,這讓隔離病房的醫護人員看在眼裏,急在心裏。”王靜說。在通過與中醫院朱巧主任查閱大量文獻和實際探討後,王靜最終決定採用中醫耳穴壓豆,練習八段錦和拍肺經相結合的方法輔助治療,以達到幫助患者調理臟腑氣血、恢復代謝功能、強身健體的效果。“我們選用交感、神門、腦、肝、脾等耳穴進行治療,護士爲患者找準相應穴位後,告知患者按壓3—5次/天,每次1—2分鐘,對穴位進行刺激,以出現發熱、腫脹感爲宜,隔天治療一次,這樣可以有效調節患者植物神經,達到潛陽滋陰效果,進而改善患者失眠情況。此外,我們還每天帶領患者們練習八段錦,以疏通活絡、活血升津,以防久病、久臥耗氣傷津。”王靜說。在醫護人員的幫助下,患者積極配合治療下,中醫技術在改善患者焦慮、失眠等方面成效顯著,這是讓她們最開心的事情。

王靜對疫情工作的擔當離不開家人的支持,同爲醫務人員的丈夫和已經上高一的兒子給予她足夠的幫助。她的丈夫雖然不在抗疫一線,但是在完成醫院門診的同時,將家庭照顧得井井有條,讓王靜完全沒有後顧之憂。她的兒子在一篇習作《家有逆行者》中寫道:“在疫情的影響下,路上不見一車一人,此刻,我望向窗外,不由想念還在一線抗疫的媽媽,想必此時,媽媽已經拖着疲憊的身軀回宿舍休息了,長期奮戰在醫院一線的她,已經半個多月沒有回家了……”看着不善表達的兒子用這種方式傳達對她的思念,用這樣的方式爲她加油打氣,王靜的眼睛瞬間溼潤。抗疫艱辛,家人的支持是源動力。“是他們幫我們守衛好後方,照顧好長輩、孩子,料理好家裏的大小事務,才能讓我們在前線安心‘打仗’,更加堅定我的信念。”王靜說道。

朱潔宏爲同事檢查防護服

朱潔宏與病患交流

隔離病房的朱潔宏

朱潔宏:逆境前行,抗疫一線擔使命

庚子鼠年,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曾參與2009年甲流救治,參加北京302醫院傳染病專科護士培訓的朱潔宏主動請纓,在大年初二一早,告別家人趕往醫院,開始了她的抗疫之路。

回到醫院,朱潔宏被任命爲感染性疾病科護士長。疾病沒有給她適應新工作環境的時間,激增的病人沒有給她調整角色轉變的機會。但是她努力在最短的時間熟悉了感染科病區的各項工作,並且先後與其他護士長完成感染科擴充,以及物資籌備、病房改造等工作。面對診療方案、防護標準的不斷更新,朱潔宏帶領同事們反覆培訓,一路摸索,不斷完善護理工作。

在護理病患的過程中,朱潔宏發現很多患者對新冠肺炎的認知程度不夠,患者在治療期間及出院康復期都存在焦慮、抑鬱、煩躁等情緒,針對現狀她查找資料,大膽創新,多措並舉,在上、下午播放廣播體操,進病房親自帶領患者做操。當熟悉的旋律在病房響起的時候,隔離病房一掃往日的沉悶,活動起來的患者讓隔離病房熱鬧非凡。患者們都說:“像這樣的治療方式還是第一次見到,我們更有信心了!”通過音樂療法調整患者情緒,結合古典音樂針對五臟的應用,下午3點至5點播放養肺音樂《陽春白雪》,睡前播放輕音樂鋼琴曲提高睡眠質量;指導患者通過簡易健身器材進行呼吸康復鍛鍊,提高心肺活動耐力。這樣一來,不僅讓病人的身心得到舒緩,改善身心健康狀態,而且達到了鍛鍊和增強體魄的效果,爲患者的康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朱潔宏常常是一邊做着科室管理,一邊指導護士爲病人做護理、做治療,負責患者的全程救護與出院後的康復指導與隨訪,幫助患者樹立信心。她每天都是在星光的陪伴下上班下班,工作10多個小時是常態,堅守在一線時間長達兩個月。後期人力緊張時她一人負責兩個病區,連續一個多月未休班,期間奶奶去世都沒能回去見最後一面,堅強的她沒有絲毫退縮,但在與22個月大的孩子通話時卻讓她留下愧疚的淚水。“太忙了,我根本沒有時間去分心,去害怕,只希望能早日戰勝疫情。”朱潔宏說道。

“全副武裝”的王喬琳

王喬琳(左一)與領導、同事討論患者病情

王喬琳:勇於擔當,連續奮戰四個多月

2019年末,奇山醫院綜合內科、外科、介入科三個新建科室的籌建工作已經接近尾聲,負責此項工作的護士長王喬琳已經連續工作了兩個多月,本打算忙完手頭工作,完成科室值班後就回家與家人團聚過年。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將這一切美好打破,但是王喬琳沒有任何怨言,一封請戰書,短短几十字,再次舍小家爲大家,“自己作爲一名醫務工作者,一名黨員,此時此刻應當站在抗疫第一線,應當加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王喬琳說道。

1月24日、31日兩次根據疫情需要完成了與其他科室的合併,科室工作剛剛安排妥當,她又受命來到工作任務更重的重症醫學科報到,協助王巧玲護士長開展工作。重症醫學科作爲首個收治確診病例的科室,護理任務繁重,院感防控壓力大,面對陌生的新冠肺炎,一切都在摸索中進行。

重症監護室全科護士最多時達37人,王喬琳根據患者數量隨時指揮調度、調整排班,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進行。重症監護室的感染風險相比其他科室的幾率更高,醫護人員的防控工作尤爲重要。每當“全副武裝”的護士要接觸患者前,她都會親自爲護士檢查一遍,以確保每個護士的安全。

除了護理工作,王喬琳還要解決醫護與有關科室急需的協調工作,加班加點工作連軸轉成爲常態,最長時曾連續工作15個小時。高強度的身心壓力導致她經常失眠,有時一晚上只能睡兩三個小時,身心疲憊到想睡卻睡不着。但到了第二天,王喬琳還是跟往常一樣,再上“戰場”,毫不退縮。在煙臺市新冠肺炎病例清零時,王喬琳已經4個多月沒有回家了。“一想到那些與我一樣共同奮戰在一線的‘戰友’,還有那些等待救治的患者,只要能夠戰勝疫情,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王喬琳說道。 大衆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姜皓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