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美麗喝啥呦,天喔蜂蜜柚子茶”。七年前,天喔國際憑藉一款蜂蜜柚子茶在衆多飲料中脫穎而出,甚至在當年引起多家飲料龍頭爭相效仿。

5月11日晚,天喔國際發佈公告稱,5月7日,聯交所上市委員會開展有關天喔國際復牌及上市地位的聆訊,天喔國際於5月8日收到聯交所的信函顯示,上市委員會已決定根據上市規則第6.01A條取消天喔國際的上市。

信函顯示,除非天喔國際根據上市規則第2B章申請覆核取消除牌決定,否則該公司股份的最後上市日期爲5月22日,其股份上市的取消將自5月25日上午9時正起生效。

曾經以一個大單品闖出名氣、順利登陸資本市場、收入巔峯達50 億的天喔國際,爲何會面臨如此尷尬境地?

單品打天下,獨木難支

公開資料顯示,天喔國際成立於1999年,最開始是以天喔蜜餞、炒貨系列產品起家的,後來逐漸發展成主營飲料、食品、零食及其他產品的製造、分銷及貿易業務的食品企業,天喔食品是集團旗下的主要自有品牌,同時,還有代理分銷業務,分銷雀巢、馬爹利、軒尼詩等第三方品牌產品。

不過,真正讓天喔國際在食品飲料市場上一炮而紅,正式爲其打響知名度的,正是旗下大單品――蜂蜜柚子茶。2013年,天喔推出了火爆全國的天喔茶莊蜂蜜柚子茶,並請到了范冰冰代言,這項大單品爲天喔一年內狂攬47.26億的營收,並將其順利送入資本市場。

赴港上市之後,天喔還是有過一段風光日子,其2015年的銷售額高達50億元,然而,到2018年,這個數字銳減至15.72億,同時歸母淨利潤倒虧41.74億。

2018年林建華事件爆發之後,天喔的工廠因沒有錢買原料而無法正常生產,只能是庫存有什麼原料就生產什麼產品。當時的相關經銷商也表示,天喔老闆出事之後,天喔工廠生產得少,對於供應商的供貨經常不及時。

2020年1月2日,天喔國際向聯交所提交復牌建議,但未達成所有復牌條件。公告同時披露,自委任臨時清盤人以來,天喔國際董事會及臨時清盤人一直與多名潛在投資者(包括食品及飲料製造商及分銷商、企業集團及金融投資者)進行討論,卻未達成正式協議。

2月18日,天喔國際發佈公告稱,公司、聯席臨時清盤人與投資者簽訂條款書,內容有關建議重組該集團。據悉,重組集團暫定包括:該公司及其海外附屬公司;該公司一間上海附屬公司;範圍涵蓋中國武漢的該集團業務;範圍涵蓋中國湖州的該集團業務。涉及股本重組、股份認購、安排計劃、國內重組等。

對於此次被取消上市資格,天喔國際表示,正在考慮除牌決定,並將就此尋求適當的專業意見,也可能考慮提交對除牌決定進行復核的要求。

清華大學快營銷研究員孫巍表示:“自從2018年實際控制人被調查後,相關供應商、零售渠道增加了對天喔國際合作的謹慎度,同時,天喔國際相關的合作方及銀行降低了對天喔國際的商業信譽,導致天喔國際在資源、資金和市場等多方面的收縮,造成了資金鍊斷裂和現金流緊張。促使了企業進一步出現惡化。”

創新不足,受制於人

近年來國內飲料市場發生了不少變化。一方面,元氣森林、茶Π、維他檸檬茶等多個瓶裝軟飲單品的興起,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另一方面,喜茶、一點點、奈雪的茶等衆多網紅奶茶品牌逐漸崛起,正一步步蠶食年輕人的飲品消費份額。

除了食品飲料,酒類產品的銷售同樣問題百出。據瞭解,天喔國際爆雷後,其原先代理的一些酒類強勢知名品牌已經轉手,經銷商不斷流失,市場上甚至有公司低價拋售進口葡萄酒的傳聞。

有華東經銷商指出,以上海爲中心的華東中心城市KA、賣場,曾經是天喔最爲強勢的渠道。公司業績爆雷後,營銷團隊、經銷商出現動盪,品牌也有更迭,酒類產品銷售大不如前,市場正在被蠶食。

“公司爆雷之後,團隊散了,客戶也散了,之後終端也沒有人去維護,費用也沒人支付了,天喔怎麼可能在整個競爭這麼激烈的飲料市場裏面存活?所以說它整個產、供、銷一條鏈都崩盤,也是肯定的。”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

通過天喔國際近七年財報發現,蜂蜜柚子茶之後,公司再沒有推出一款成功的新品,而蜂蜜柚子茶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消費需求,酒精氣泡水、植物基、能量飲料等新品不斷出現,再加上實體奶茶店的衝擊,天喔國際的業績早就出現頹勢。

據業內人士分析,天喔國際的衰落除了財務狀況的“內憂”以外,前有一點點、喜茶、奈雪的茶等衆多網紅奶茶品牌逐漸崛起,後受元氣森林、淳茶舍等後起之秀的追趕分流,“外患”的困擾數年以來一直存在。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中國軟飲料產量下降。與此相應,在新中式茶飲興起的衝擊下,傳統瓶裝茶飲日漸式微,逐漸走向衰落。

食品飲料行業看似需求穩定且持續,人們普遍喜歡給高估值,但事實告訴我們,這多是倖存者偏差,食品飲料行業的護城河比想象中弱得多,這是一個競爭無比激烈的行業。

業內人士表示,任何一家茶飲企業都不能只守住一款產品不放,實行產品多元化佈局戰略纔能有效規避市場風險,擴大潛在客羣,應對市場變化。而天喔國際的軟肋,就在於僅押寶一款瓶裝茶的單品上,導致盈利新增點式微,經營容錯率降低。“前世之事,後世之鑑”,這一點教訓足夠茶企其他傳統勁旅與新銳勢力加以吸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