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太平軍攻杭州時,胡雪巖從上海運軍火、糧米接濟清軍而爲左宗棠賞識,後來又幫助左宗棠組織“常捷軍”、創辦福州船政局。清光緒八年(1882年),胡雪巖在上海開辦蠶絲廠,耗銀2000萬兩,生絲價格日跌,企圖壟斷絲繭貿易,卻引起外商聯合抵制。

胡雪巖,本名胡光墉,幼名順官,字雪巖,出生於安徽徽州績溪,13歲起便移居浙江杭州。中國近代著名紅頂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

13歲的胡雪巖就開始就孤身出外闖蕩,先後在杭州雜糧行、金華火腿商行當過小夥計,到杭州“信和錢莊”當學徒。從掃地、倒尿壺等雜役幹起,三年師滿後,就因勤勞、踏實成了錢莊正式的夥計。


19歲的胡雪巖被杭州阜康錢莊於掌櫃收爲學徒,於掌櫃沒有後代,把辦事靈活的胡雪巖當做親生兒子。於掌櫃彌留之際,把錢莊悉數託付給胡雪巖。這所價值5000兩銀子的錢莊,堪稱胡雪巖在商海中的第一桶金。

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太平軍攻杭州時,胡雪巖從上海運軍火、糧米接濟清軍而爲左宗棠賞識,後來又幫助左宗棠組織“常捷軍”、創辦福州船政局。左宗棠西征平叛阿古柏時,爲他主持上海採運局局務,在上海代借外款5次,高達1195萬兩,採供軍餉、訂購軍火,並做情報工作,常將上海中外各界重要消息報告左宗棠。備受歡迎時,官居二品,賞穿黃馬褂。

胡雪巖憑藉其卓越的商業才能,利用過手的官銀在上海籌辦私人錢莊,後在全國各地設立了“阜康”錢莊分號,被稱爲“活財神”。在杭州創立了“胡慶餘堂”中藥店,制“避瘟丹”、“行軍散”、“八寶丹”供軍民之需,藥店傳承至今,贏得“江南藥王”之美譽。


清光緒四年(1878年),55歲的胡雪巖成立“胡慶餘堂”藥號,正式營業。胡雪巖在全盛時期開創的胡慶餘堂將他救死扶傷的對象範圍擴大到全天下所有的百姓。在胡雪巖的主持下,胡慶餘堂推出了十四大類成藥,並免費贈送闢瘟丹、痧藥等民家必備的太平藥,在《申報》上大做廣告,使胡慶餘堂在尚未開始營業前就已名聲遠播,這正是胡雪巖放長線釣大魚的經營策略。1878年春,以上的耗費換來的是成倍的利潤。

清光緒五年(1880年),胡慶餘堂資本達到二百八十萬兩銀子,與北京的百年老字號同仁堂南北相輝映,有“北有同仁堂,南有慶餘堂”之稱。


清光緒八年(1882年),胡雪巖在上海開辦蠶絲廠,耗銀2000萬兩,生絲價格日跌,企圖壟斷絲繭貿易,卻引起外商聯合抵制。百年企業史上,第一場中外大商戰開始了。開始,胡氏高價盡收國內新絲數百萬擔,佔據上風。華洋雙方都已到忍耐極限,眼見勝負當判,誰知“天象”忽然大變。歐洲意大利生絲突告豐收再就是中法戰爭爆發,市面劇變,金融危機突然爆發。事已如此,胡雪巖已無回天之力。

清光緒九年(1883年)夏,被迫賤賣,虧耗1000萬兩,家資去半,週轉不靈,風聲四播。其產業受各地官僚競相提款、敲詐勒索而引發資金週轉失靈,受外商排擠,而被迫賤賣,資產去半。

清光緒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即在福州病逝。同年十一月,胡雪巖在貧恨交加中鬱鬱而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