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個時候,端妃說了一句“如果我真的是罪大惡極,皇上也會留我苟活至此。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端妃對於當年華妃失子的事其實心知肚明,她知道是皇上下的手,自己不過是替罪羊罷了。

《甄嬛傳》這部劇,真的可以說是宮鬥劇的巔峯之作了。

裏面的人物形象鮮明,劇情跌宕起伏,看完讓人直呼過癮。

不得不說,劇情設置非常值得仔細推敲。

今天咱們就來看看裏面看似平常,卻大有內容的幾處細節。

01

端妃明知自己是替罪羊,卻隱忍不發

宮裏的嬪妃接二連三地懷孕,求子心切的華妃心生嫉恨,她又想到了害她失去孩子的端妃。

她氣急敗壞地闖到端妃的宮裏,又打又罵。

這個時候,端妃說了一句“如果我真的是罪大惡極,皇上也會留我苟活至此。”

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端妃對於當年華妃失子的事其實心知肚明,她知道是皇上下的手,自己不過是替罪羊罷了。

端妃非常聰明,她知道自己替皇上擔了罪名,即使她再怎麼解釋,也不能鬥得過皇上。

所以她選擇承認,這樣皇上纔會對她心生愧疚,這樣她才能在宮中活下去。也正因爲對端妃的愧疚,皇上纔不會允許華妃殺了端妃。

相反,如果她不認,選擇揭發皇上,即使皇上不殺她,恐怕華妃也早已對她下手了。

端妃看似平靜,其實內心也是透徹,她深深地懂得在宮裏的生存之道。

02

沛國公送給甄嬛闢毒筷,孟靜嫺卻死於下毒。

甄嬛晉升爲貴妃,各宮閤府都送來了賀禮。

沛國公府送給甄嬛一雙文犀闢毒筷,甄嬛說道,下毒之人最是陰狠,沛國公真是有心了。

可後來,孟靜嫺因爲誤食了六阿哥的湯羹,被剪秋下毒害死。

這兩處劇情,真的可以說安排得十分巧妙。

沛國公即使不生活在宮裏,卻也知道宮裏人的陰狠毒辣,他送給甄嬛闢毒筷,就是爲了提醒甄嬛要時刻小心別人的陰謀算計。

可他的女兒孟靜嫺卻被下毒害死,可以說是非常地諷刺。

孟靜嫺在將死之際,說出了是她灌醉了果郡王,纔有了這個孩子,這應該就是她的報應了。

孟靜嫺看似善良,內心卻城府很深。她因爲算計,最終遭受報應。

03

皇上廢祺嬪爲庶人,蘇培盛卻把她打死

回宮以後,甄嬛就開始復仇了,祺嬪就是她第一個下手的對象。

瓜爾佳氏一族被皇上連根拔起,在處置祺嬪時,皇上念在她侍奉自己多年的份上,沒有賜死,只是廢爲庶人。

蘇培盛出了養心殿,卻吩咐侍衛把正在求情的祺嬪給打死了。

很多人可能會問,這不是違抗皇上的聖旨嗎?

其實不是,蘇培盛從小服侍皇上,可以說是整個宮裏最瞭解皇上的人了。

皇上表面上不賜死祺嬪,只不過是怕別人說他狠毒罷了。他爲了避免落人話柄,顯示他的寬厚,只能說不賜死祺嬪。

可是皇上厭惡透了祺嬪,她謀害甄嬛,禍亂後宮,他早已對祺嬪動了殺心。

這個時候蘇培盛站了出來,他了解皇上,知道該怎麼做,所以他打死了祺嬪。

回想祺嬪剛入宮碰見了華妃,她說了句“樹倒猢猻散”,如今這句話也應驗到了她自己身上,還真的是諷刺。

伴君如伴虎,這句話真的很有道理。無論你是誰,以前皇上有多寵愛你,可當你觸碰到了他的利益,他會毫不留情的捨棄你。

04

這些細節的背後,都展現了人物的內心真實想法,揭露了人性最真實的一面。

不得不說,《甄嬛傳》的劇情設計得非常值得人們細細推敲,不虧是宮鬥劇的巔峯之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