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職場中,適當暴露自己的缺點,更會贏得好人緣

美國心理學家阿倫森發現,一個能力非凡而又完美無缺的人的吸引力,遠不如一個能力非凡但身上卻有着常人的缺點的人強。這恐怕是人們認爲太完美反而缺失人情味,倒不如有個性棱角、有小毛病的人更貼近人性。這就是討厭完美定律,意即:完美的人不如有缺點的人可愛。

人本來就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個性棱角的個體。那種十全十美、不食人間煙火的人,與現實生活嚴重脫節。

生活中有一些看起來各方面都比較完美的人。但是這樣的人往往不太討人喜歡。而討人喜歡的,卻往往是那些雖然有優點,但也有一些明顯缺點的人。

爲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爲,一般人與完美無缺點的人交往時,總難免因爲自己不如對方而有點自卑。如果發現精明人也和自己一樣有缺點,就會減輕自己的自卑,感到安全,也就更願意與之交往。誰會願意和那些容易讓自己感到自卑的人交往呢?所以不太完美的人,更容易讓人覺得可親,可愛。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真正完美的人。如果一個人總是表現得很完美,倒很容易讓人懷疑其中有造假的成分。或者說,故意把自己表現得很完美,這本身恐怕就是一個不好的缺點。

追求完美的人,一定活得比一般人更累。而且與他們生活在一起或合作的人,也容易因爲被他們要求,而活得比較累。

有一位大齡女青年,具有高等學歷,容貌很漂亮,事業上也很有成就。她在方方面面都對自己要求嚴格,在很多人眼裏,可以說是一位相當完美的人。當然她在擇偶方面的標準也相當高,稍有缺點的就看不上,覺得配不上自己。她覺得婚姻是終生大事,不能馬虎,寧可等着,也不能將就。結果,抱着這樣的觀念,一晃四十了,還是孑然一身。她自己感到很奇怪,像她條件這樣好的人,爲什麼就不能被好男人發現呢?

其實她不知道,也許正是她的“完美”把許多男士嚇着了。每個人固然希望自己的對象能具有較多的優點,可是如果這個人真的完美,卻也讓人受不了。首先會怕自己配不上對方;其次,因爲對方要求高,你稍有缺點,他(她)就要求你改正,你肯定會活得很緊張、很累。

如果讓人們選擇是活得累而完美,還是活得輕鬆而有缺陷,恐怕大多數人會選擇後者。因爲我們都知道自己不是神仙,我們認可自己的缺點。

聰明的人總是在恰當時機有意無意地把自己的缺點暴露出來。生活中也時常聽到有人自嘲“我就是這麼個沒心沒肺的傢伙,大家別介意哈”“我做事有時不經大腦,直接走電波”……往往就在這一說一笑的自嘲中能化解矛盾,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實際上,缺點和優點也要辨證地看。每個人都無法真正脫離集體,但同時每個人又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往往是因爲他有這個優點,才導致他有另一個缺點。比如一個慷慨大方的人,可能也有大大咧咧,容易粗心的毛病。一個愛乾淨、處處完美的人,也容易顯得小氣和斤斤計較。很多時候,就看你選擇什麼,放棄什麼。往往你選擇一個優點,也必須放棄另一個優點。

古人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身在職場,總要面對各種人和事,以一顆包容的心對待別人,接受他人的缺點,既是實事求是,也是一種達觀的表現。

【職場禮儀全知道】

人在職場,立身處世,難免有與人意見相左之時,也難免會有口舌之爭。但聰明的人總是以和爲貴,遇事先從自身找原因,首先看到自身的不足,這樣更易贏得別人的好感、信賴和支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