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在C公司的時候,胡老闆讓我修改方案,他說了幾條意見後反問我:“你聽明白了嗎。如果她要求每個人必須在早上8:00到8:01之間走進辦公室,也許她的想法完全沒有道理,但這是她喜歡的,如果你停止順從你的荒謬天性來爭論(“但我做完了我的所有工作,我的客戶喜歡我,而且我總是熬夜加班。

原標題:職場中,如果與領導有爭論,切記要學會巧妙的去辯解

有位企業家跟我說起一項有趣的觀察:一個人的溝通能力、協作能力,甚至朋友的數量,都和他說“但是”的頻率成反比。

一次,我寫了篇重要的文章,請一個朋友提意見。我相信那天自己的態度是謙虛的,他每指出一點,我都說:“是的,您說得太對了。”可畢竟我對那篇文章深思熟慮,所以緊跟着一個“但是”,就開始大談自己爲何這麼寫。結果朋友拂袖而去,甩下一句話:“你有那麼多‘但是’,你那麼堅持己見,那你還來問我幹什麼呀?”

在職場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主管對你說:“你這個方案不錯,但是還有些地方要改進。”再如,同事評價你的穿着:“你穿衣服越來越好看了,但是,如果再瘦一點兒就好了。”

“但是”太多,不僅沒有了緩衝功能,還讓你之前的鋪墊變得虛僞,讓後面你直抒胸臆的表達變得尖酸。“但是”兩個字,領導可以隨便對你說,同事對你說你也不必太在意,但你不能隨便說,尤其是對領導,千萬不能說。你一說,就會遭殃。

我在A公司的時候,單位組織去北戴河旅遊,楊老闆要求所有員工8點半到單位集合。我說:“我知道您這樣要求是爲了便於大家統一出發,但是我住的地方實在太遠,我不一定能趕過來”。楊老闆看都沒看我就對我說“你可以不來了”。

我在B公司的時候,魏老闆是個臭美虛榮的女人,有一次她穿着旗袍興沖沖地問我:“好看嗎?”我說:“好看,但是如果你腹部再平坦一點就好了”。魏老闆氣得臉都青了,當天下班後故意沒事找事讓我加班。

我在C公司的時候,胡老闆讓我修改方案,他說了幾條意見後反問我:“你聽明白了嗎?”我說:“我聽明白了,但是上次見客戶時您也聽到了,客戶的意思是他們給我們的預算不會超過20萬。”還未容我說完,老闆就怒了,把方案摔在桌子上問我:“這個單位你說了算還是我說了算?”

我們一般會習慣性地保護自己,所以當有人向我們提出負面反饋時,我們的本能通常是提出抗議,然後說出“但是”這個詞,以便自衛,順便把自己的想法強灌進上司的大腦。但符合天性並非總是更好,如果你想提升職業水平,當你的老闆要求你或者指正你的時候,這實際上是一種祝福和培育。如果我們不承認自己的錯誤,就永遠無法提高。

當然,並不是所有老闆都很理性。但事實是老闆就是老闆,所以如果他失去理性,現實的做法是你理當聽從她的想法。如果她要求每個人必須在早上8:00到8:01之間走進辦公室,也許她的想法完全沒有道理,但這是她喜歡的,如果你停止順從你的荒謬天性來爭論(“但我做完了我的所有工作,我的客戶喜歡我,而且我總是熬夜加班!”),只要8點到辦公室,你就會做得更好。而我絕不會說,你完全是個懦夫,讓別人利用你。當然,你絕對應該保護自己,但你可以這樣做,而且不讓人說你對抗或者防禦。按下面的方式,你可以把那些“但是”變成積極的說法。

(1)老闆:這個方案爲什麼沒有完成!我告訴你必須在今天中午之前完成!

老方法:但我直到昨天還沒拿到說明書!

新方法:我確實沒有完成,很道歉。直到昨天我還沒有拿到說明書,所以我儘可能加緊工作。可以讓Jane幫我嗎?

(2)老闆:你爲什麼不把那封郵件抄送給我一份?

老方法:但是Jennifer說,你不想讓我們把所有事情都抄送給你。

新方法:我明白你以前不希望把所有事情都抄送給你,以後我很樂意抄送給你。

(3)老闆:不要在辦公桌前喫東西,我們有休息室。

老方法:但在我前一份工作中,每個人都在辦公桌前喫飯!這樣我的效率更高!

新方法:好吧。很高興能有真正的休息!這是一個硬性規定嗎?還是說,如果我要趕活兒,就可以在辦公桌前喫飯?

有句俗語講“一句話說得讓人跳,一句話說得讓人笑”。一樣的意思,換一種表達方法,聽者的心理感受完全不同。如果你有心學習,那下面幾種處理方法也可以幫你擺脫“但是”帶來的負面影響。

(1)將前後話語位置對換

你評價某人“工作效率高,但是個性太隨意”,給人感覺更像是批評。若你改爲“個性隨意,但是工作效率高”,則像是一種賞識。

同理,“你做得不錯,但是還有些地方要改進”可以改爲“還有些地方要改進,但你已經做得不錯了”。這樣一來,是不是就有了由負轉正的效果?

(2)用“而且”取代“但是”

“你穿衣服越來越好看了,但是,如果再瘦一點兒就好了。”這句話如果改成:“你穿衣服越來越好看了,而且只要再瘦一點兒,簡直就完美了。”

“但是”是轉折,“而且”是遞進,一詞之差,效果完全不同。

當你放棄“但是”的時候,實際上你放棄防禦,爲新的解決方案提供了可能。你承認老闆(或同事)的反饋,還能解釋發生了什麼。看起來這真是件小事,確實如此,但結果將有云泥之別。

如果人們對你的表現不滿,你希望人們讓你知道你想改進,你想成爲他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人才,反對和防禦會給你自己貼上“態度差”的標籤。承認並且努力解決問題,你將贏得“團隊成員”的標籤。這就是反饋的神奇力量,要確保你能很好地利用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