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战役是苏德战场上的又一场决定性战役,在欧洲东线战场中的库尔斯克在7月5日迎来在世界战争史上具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斯大林格勒会战让德军损失很大一部分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部队,军心涣散。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政府面对军事上的失利和国内反法斯西运动的兴起正危在旦夕,太平洋局势上,日本节节败退,美军取得越来越多的主动权。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希特勒急需要一场宏大战争的胜利,来稳固自己的政权。
德军因为先前在斯大林格勒战争中丧失一部分的战略主动权,为了挽回此前的损失,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开始计划向苏军反扑。他主动放弃一些重要据点,诱使苏军深入,苏联军队在不断进攻中,战线越拉越长,而德军却趁机完成了兵力的集结。
1943年希特勒说出第6号作战命令,并说:“我决定,一旦气候条件允许的话,就实施堡垒计划,这是今年的第一次进攻。”其实“堡垒”计划的出炉,在德军内部中存在着非常强烈的分歧,曼施坦因认为德军并没有足够的兵力来防守从波罗的海到黑海这样过长的防线,而且对于苏军会对库尔斯克集结并发动攻击,曼施坦因早有预料,在德军目前所占有的土地中没有什么地方比这里更富有战略意义了,并且提出应该后发制人等到苏军的攻击已经发起的时候,再予以沉痛的反击。或者应该在苏军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直接取得战场上的一切先机。
然而痴迷于闪电战的希特勒只是疯狂地相信“只有进攻才是更好地防御,进攻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又认为新式武器的加入,会使德军很轻松地赢下这场战争。蔡茨勒的想法跟希特勒相契合,认为只要使用新研制出的虎豹战车,就足可以获取战场的胜利。莫德尔则带来一叠航空照片,这些照片显示苏军在德军计划的进攻路线上,已经构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莫德尔认为进攻的最佳时机已经失去,苏军已经恢复元气,“堡垒”计划应该放弃。希特勒正在两派的主张中犹豫不决的时候,凯特尔说道:“出于政治上的理由,我们必须执行堡垒计划。”这句话,正戳中希特勒心理的想法,于是在独裁下,“堡垒”计划正式决定执行。
只是“堡垒”计划一拖再拖,因为地区雨季的关系和德国军方执意要等准备充足后,特别是新式装甲、坦克的配备后才肯作战的缘故,使得曼施坦因先前创造的有利局势已经随着苏联的不断集结力量消失殆尽。
苏军听从朱可夫的安排,在前沿阵地精心地设计他们的防御,在德军最可能的进攻方向上,构筑数道防线,防御纵深超过100英里,整个防御体系由大量互相紧密配合的雷区、火力点、反坦克战壕、铁丝网等构成,聚集大量的兵力和火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北部,正对着德中央集团军群方向的是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总兵力达71.1万人,1.1万门大炮和迫击炮,1785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南部,面对德南方集团军群的是瓦图京的沃罗涅日方面军,总兵力62.5万人,8718门大炮和迫击炮,1704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在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后方是科涅夫的草原方面军,其任务是当前方两个方面军形势吃紧时,向它们提供增援,而一旦库尔斯克防线被德军突破,它将成为最后一道防线,而当苏军转入反攻时,它将提供新鲜的兵力。此外,索科罗夫斯基的西方方面军、波波夫的布良斯克方面军以及西南方面军的第57集团军和第2坦克军也被部署到了库尔斯克地区,以备不时之需。苏军的主要部署除了对于地面防御体系的完善建立,还重视了发挥空中力量的作用。
7月12日,战斗打响。苏德双方几乎是同时发动了进攻,开始时德军“虎式”坦克的88毫米炮优势明显,而苏军T-34坦克的76毫米炮在同样距离下却无法对德军造成威胁,因此苏军坦克只得开足马力以最高速度冲向德军。以发挥T-34机动性的优势来战胜笨重的“虎式”坦克。在冲锋过程中,苏军坦克付出了惨重代价。当双方接近后,战斗变得更加惨烈,坦克一辆一辆地被摧毁。
德军为这次进攻还投入了大量新式或改装过的武器,包括“虎”式、“豹”式坦克和“费迪南”火炮,以及“福克沃尔夫190A”式战斗机和“汉克尔129”式攻击机等等。
虎式坦克的炮塔有一个圆形的底部,主炮的支撑及发射机制发展自德国著名的88高射炮,是二战时杀伤效率最高的几款坦克炮之一,德国人还为它配置了极为精确的卡尔·蔡司TFZ9b瞄准器,精准度惊人。在防御方面虎式坦克使用的是镍合金钢装甲,这是德国在二战质量最好的装甲钢,虎式其装甲生产采用冷轧锻造工艺而非铸造。相对于铸造钢,冷轧锻造钢的强度特性高出不少。
豹式坦克的整体设计结合了T-34的许多功能如牵引系统、越野性能、引擎等行动装置,以及75毫米炮、倾斜装甲战斗装置,是纳粹德国第一种将倾斜装甲技术安装到坦克上的完成品。
费迪南的主要武器为1门克虏伯公司制造的88毫米的加农炮,火炮全长6686毫米,身管长6300毫米,长径比为71倍口径,总重量2200千克。火炮高低射界为-8~+14度,方向射界为左右各14度,手动操纵。炮口处有两级炮口制退器,以减少火炮射击时的后坐力。
所用弹种为穿甲弹和榴弹,弹药基数为55发(后期的为50发)。其中,穿甲弹20发,榴弹35发。炮弹的初速分别是,被帽穿甲弹1000米/秒,普通穿甲弹1130米/秒,榴弹750米/秒。发射被帽穿甲弹时,最大射程达5000米,在500~2000米的距离上可击穿30度倾角的159~207毫米厚的钢装甲;在2800米的射击距离上可击穿T-34坦克的主装甲,或在3000米的射击距离上击穿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主装甲。算得上是二战中的超一流火炮了。
对于苏联方面尤为关注的应该是喀秋莎火箭炮,喀秋莎火箭炮的正式型号是BM-13,这是一种多轨道的自行火箭炮。共有8条发射滑轨,一次齐射可发射口径为132毫米的火箭弹16发,最大射程8.5千米,既可单射,也可部分连射,或者一次齐射,装填一次齐射的弹药约需5~10分钟,一次齐射仅需7~10秒。运载车时速90千米。该炮射击火力凶猛,杀伤范围大,是一种大面积消灭敌人密集部队、压制敌火力配系和摧毁敌防御工事的有效武器,这对于库尔斯克这种大规模的会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帮助。它由汽车部分和发射部分组成。发射部分由滑轨床、炮架、回转盘、底架、瞄准装置、发射装置等组成。在发射前,火箭弹是用定向钮钳在滑轨槽的定向沟内。火箭弹的战斗部分的弹体内是TNT炸药。药筒部分是由七根管状发射药筒组成,汽车驾驶室内装有发射装置的发火转轮。在面对德军的坦克群时,发挥了毁灭性的杀伤力。
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损失兵力70万多人,损失坦克约248辆,损失飞机900架。苏联军队方面也损失兵力180多万,损失坦克6800辆,损失火炮5244门,损失飞机3500架。虽然数据的比较是苏联付出的代价要大很多,但在此之后苏军从此获得了战场的主动权,这次会战后苏军又向德军发动了连续攻势,收复大量失地,在11月解放基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