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是人类最忠诚的伙伴,并且存在的历史已经很长了,很久之前就被驯化并且帮助着人们操持家务,看门护院都不在话下,靠近现代的时期还开发了很多的新功能,比如说帮助主人去牧羊放牛,或者是被驯化为导盲犬服务于社会。

更加聪明的狗狗还能够成为破案小能手,比如说缉毒犬和搜救犬,都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所以说,在如此漫长的驯化历史中,我们的老祖宗也得出了很多关于喂养方面的知识,比如说这句“喂狗别喂饱”,就是告诉我们在喂狗的时候一定不能让它吃的太饱,这究竟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而且这句话还有下半句,其实下半句才是经典中的经典,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首先我们来聊一聊关于这句“喂狗别喂饱”的原因,结合一直以来发生过的历史事实还有老祖宗的经验教训,以及从中分析出的人生哲理,我们可以把原因大概分成两个部分。

家庭条件不允许,吃太饱了咋干活?

在古代的封建王朝之中,虽然看起来兵强马壮人民富足,但实际上大部分的金银财宝都掌握在达官贵人们的手中,说破了天,所谓百姓们的繁荣富足也仅仅出现在皇城脚下,在那个缺少通讯方式的古代,天高皇帝远的偏远地区,百姓们的生活可不见得有多好。

而且古时候养宠物可还没有盛行,就算有人养宠物,养的也都是一些稀有的动物,比如说《左传·闵公二年》中记载的,“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晋书·王羲之》中记载的,“王羲之性爱鹅”,虽说都是宠物,而且也都是非常宠爱的。

但是这些小动物都是在当时比较奇特的,也比较高贵的,可以凸显当时文人雅士的风情,但是小狗在那个时候可不是达官贵人们的心头肉,大部分还是生在寻常百姓家里。

而且用处也就是看家护院,有的还会被当成猎犬培养,带着它们上山去砍砍柴、抓点小动物来贴补家用。

所以我们可以见得,那时候养狗的人家,家庭条件都一般,大多数都面临着自己也要饿肚子的风险,怎么会有多余的粮食让一条狗吃的饱饱的呢?在他们眼中,狗嘛,只要能有两口吃的就可以了。

退一万步说,那时候的小狗可不是单纯是为了陪伴主人,和主人一起玩耍的,更不可能像现在一样有很多的猫奴狗奴,把宠物的生活规划的比人类的还要幸福和健康。

那时候的小狗是要干活的,如果说吃的太饱了的话,反而会影响它作为一只狗的灵活性,换句话说很可能影响到它的工作效率,这对于养狗的主人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所以说才不能让小狗吃的太饱。

喂狗别喂饱,对人别太好

老祖宗总是教育我们,做人一定要给自己留几分余地,当你和别人交往的时候,绝对不能因为对方和你的关系好,就掏心掏肺的去和人家交朋友,不管是谁,都没有自己值得信任。

当足够的利益放在大家面前的时候,谁也没有那个决心说一点都不会动心,更何况我们又不是鬼谷子那样的识人之术的专家,看错人是经常会发生的事情。

最怕的就是你付错了人,把一腔热血都交给了一个不值得信任的人,这时候如果被反咬一口,可就不是损失一些经济的问题了,很有可能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所谓“画皮画骨难画心”,还有一句话是“知人知面不知心”,这都是非常有人生哲理的话,人心隔肚皮,你永远都不知道坐在你对面的人心里究竟在想什么,就算是真的关系非常好,在很多事情上,也都是要顾忌自己的切身利益的。

这个世界上的白眼狼太多了,《警世通言》中写过“夫妻本是同林鸟,巴到天明各自飞”,这就是说本来是世界上最亲密的夫妻,在面对很多的困难的时候,都会出现纷争和矛盾,很有可能就此别过,因为利益问题而放弃了个人的感情。

所以说,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绝对不能够盲目的去信任一个人,当你把一条狗喂的太饱的时候,很有可能会被没有良心的那种一口咬回来,更有可能发生的是,你下次并没有给它喂的太饱,这就会招致麻烦,这绝对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