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防衛士趙永前:情繫邊疆 心繫羣衆

致敬詞

“再等等爸爸”,這是你對身患癌症的女兒最常說的一句話。告別橄欖綠,換着警察藍,當你傾盡心血,終於帶領錫林郭勒邊境管理支隊順利完成改制轉隸任務,卻收到了女兒的病危通知書。一邊是國,一邊是家,你曾在“政委”與“父親”兩個角色的撕扯中一夜間急白了頭髮,也曾默默將女兒的骨灰撒入家鄉悠悠的洮兒河。擦乾淚水,你繼續扛起責任與使命,守護好北疆邊境線。

人物簡介

趙永前,男,蒙古族,1971年出生,1989年入伍,現任內蒙古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副總站長,長期紮根基層,確保邊境轄區安全穩定。2017年,趙永前被評爲內蒙古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2019年5月,被授予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範、全國“公安楷模”榮譽稱號。

亮點故事

31年來,趙永前恪盡職守,始終與牧民羣衆血脈相連。面對一個個困難家庭,他選擇扶危濟困;面對公安邊防部隊改革,他選擇迎難而上……

面對羣衆,始終熱心

趙永前總說:“碰到困難羣衆,能幫一把就幫一把。”

趙永前(右二)和同事到羣衆家中走訪宣傳。(內蒙古自治區公安廳供圖)

凌雲、凌芝是科爾沁右翼前旗困難羣衆阿拉坦布和的女兒。十幾年前,趙永前聽說他常年幫扶的阿拉坦布和因家庭貧困決定讓兩個女兒輟學後,跑到阿拉坦布和家耐心勸說。從那時起,趙永前一直資助兩個孩子到大學畢業。“2010年8月3日,永前給凌雲上學拿4000塊錢,還買了去烏蘭浩特的車票。2012年1月8日,永前給凌芝上學拿3000塊錢……”阿拉坦布和記錄家事的本子上,趙永前單次送來三四千塊錢的記錄就有8次。“這些記錄並不完整,我只記了大數的,小數的都沒記。”阿拉坦布和感動地訴說着趙永前對他們全家的無私幫助。

老百姓遇到難事,趙永前一給就是幾千元,可自己什麼錢都捨不得花。在同事眼中,除了那身制服,沒見他穿過幾件像樣的便服。“有一次他來給我送錢,一上炕我才發現他襪子上漏了個洞。”一名受到幫助的羣衆說,“啥是共產黨員?這就是共產黨員。”

面對事業,保持公心

49歲的趙永前,頭髮幾乎全白了。指着白髮,趙永前說,“這兩年壓力太大,每天幾乎只睡三四個小時。”

2018年,公安邊防部隊改革拉開大幕,公安邊防部隊將集體退出現役。誰走誰留,如何平衡?這成爲擺在時任錫林郭勒邊境管理支隊政委的趙永前面前的一個難題。趙永前回想起當時的場景語氣沉重,“一千多人的部隊,都看着我。我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要對得起他們的信任。”

如何既確保隊伍內部安全穩定,又引導廣大官兵從思想深處擁護支持改革?趙永前有六字工作法:講政策、擺條件。“做思想工作,就要實事求是。”他說,“大家對最終的結果都很服氣。因爲無論誰走誰留,我都憑公心。”在重重困難下,趙永前不僅確保了隊伍內部安全穩定,還帶領支隊連續查破涉毒案件多起,爲改革順利推進營造了安全穩定的環境。

面對生活,努力平衡

2014年,趙永前的女兒患上惡性淋巴脈管肉瘤。女兒患病在北京住院後,趙永前爲了不影響工作又能看望女兒,經常把工作做到前頭,連續加班,再利用假期去北京。

趙永前無私地資助過很多貧困家庭,自己卻爲了省錢給女兒看病,經常乘坐小客車往返北京與工作單位。每次結束工作,他就花300元擠上小客車,坐七八個小時去北京看女兒。上車前,他在路邊買兩個燒餅就算是一天的飯。“錫林浩特到北京不通直達的火車,機票價格600多元,他爲了省錢就擠小客車。”趙永前的同事說。

2019年春節,女兒被接到錫林浩特,在家接受靶向藥物治療,因副作用過大,趙永前和妻子需要24小時爲女兒按摩緩解疼痛。

2019年2月,女兒離開了。女兒在生命最後的時光曾跟趙永前交了心,她理解父親,她說爸爸不容易,爸爸是好人,除了陪她少,其他都很好,是她心中的英雄。(楊形濤 王文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