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鬼和神,在中國的原始文化中,並非完全是唯心的東西,它其實是物理世界裏的另一種東西。

我們首先一定要了解幾千年前的老祖宗們,造出這兩個字的來源,它是既用“象形”又用“會意”來造字的。

人文的文化是大地的文化。所以“鬼”字和“神”字,都是以“田”字爲中心,“田”就代表了大地、土地。

2.

“鬼”是大地上的一種沉墜的能量。也可以說,像電一樣,只要下沉入土就看不見了。所以“鬼”字從“田”,分叉入土了,旁邊加一個“厶”的標記,上面又長了一根草一樣的毛毛,就變成我們現在寫的“鬼”字了。它是隻能下墮、不能上升的東西。

3.

“神”字呢?

它從“示”開始寫,“示”就代表上天掛垂到地面上的現象。再從“示”旁畫一個田地(“田”),上通天,下徹地。總之,能通天徹地、四通八達像電能一樣的便叫作“神”。

換言之,鬼和神,都是像虛空中的電的能量作用一樣。雨下到田地上,容易打雷,就是“雷”字。雷打過了,電流鑽進地下就沒有了,這叫“電”。田地上長出東西叫作“由”,向下紮根叫作“甲”,可以在天地上下相通的便叫“申”。上下相通,旁邊加一個會意的“示”字,告訴我們那是上天示意的現象,便叫作“神”了。

所以,“神”也是物理能量的一種變化,是物理的,不是什麼特別神祕的東西。

4.

不過,由於鬼是從上向下墜的,所以中國文化說鬼屬陰,它是以陰性電極爲主的作用;神屬陽,是以陽性電極爲主的作用。

但是從唯心方面來講,又說“鬼者,歸也”,它是歸藏到無形領域去的一種東西。“神者,申也”,它是具有發揮性功能的作用,是能顯化到有形領域的東西。

5.

如果還要進一步來討論“神”,則《易經·繫辭傳》上便說過:“陰陽不測之謂神”,也就是說能陰能陽、並非單獨的陰或陽所能達成的功能才叫做“神”,其實就是“形而上者謂之道”的意思。這就屬於形而上學的範圍了。孔子在《中庸》中所講的“鬼神之爲德,其盛矣乎!”就是就這方面來闡釋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