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銅劍主要由劍身和劍莖兩部分組成。此青銅劍,劍身長44釐米,總長53.5釐米。

青銅劍始於商代,是我國古代戰爭中的一種常用兵器,它一般是由銅、錫合金冶煉製作而成的。春秋晚期以後,青銅劍的製作達到成熟,著名的“越王勾踐劍”就出於那個時期。東漢以後,鐵製兵器完全取代了青銅兵器,青銅劍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青銅劍主要由劍身和劍莖兩部分組成。劍身是顯示劍用來殺敵,而必須具備的刺、砍、劃等功能的部位,是劍的主體。劍莖就是劍的把手,主要作用是確保劍身的功能得以有效發揮。在劍莖和劍身之間還有一塊凸起來的隔板,稱爲格。東周時期,在劍上還出現了一些裝飾技術,如在劍首端部鑄同心圓,在劍身上鐫刻工藝精湛的花紋等等。

琴、棋、書、畫、劍、詩、歌、茶、酒、花是我國古代文人雅士的修身養性之道。其中劍是一些人士的健身、防身的心愛之物。愛劍人士也會在自己的佩劍及劍鞘上裝置飾物,如玉質的劍首、劍端、劍格、劍彘等等,以此顯示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

此青銅劍,劍身長44釐米,總長53.5釐米。雖爲秦漢時期的兵器,但已是藏家喜愛的物品。

(此件由市收藏協會會員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