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4月6日《八達嶺長城景區破壞文物行爲懲戒辦法》開始實施,加大監管和懲戒力度,明確七類違法行爲,通過公佈遊客“黑名單”強化輿論監督。最關鍵的是,要加強《長城保護條例》的整體宣傳力度,同時完善具體細則,並將相關條例置於景區醒目位置,加強針對性教育引導,讓長城保護意識逐步深入人心。

原標題:長城刻字示愛遭警方傳喚,刻下的不是“愛”而是恥 | 每日快評

當道德和譴責都擋不住刻字塗鴉的“鹹豬手”,加大處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或爲一劑“良方”。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ID:xhmrdxwx)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評論員杜一方、高博

近日,一女子在長城刻字後發微博示愛引發網友廣泛關注,附帶的照片上清晰可見兩個名字刻在長城磚體上,中間還畫了個大大的愛心。後經景區覈實,該刻字位於慕田峪長城7號敵樓,當事人是一名來自河北的未成年女遊客,目前當地公安部門已立案並傳喚當事人。

作爲中國首批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也是唯一被寫入國歌裏的文物。在長城上刻字示愛,刻下的究竟是“愛”還是“恥”?毫無疑問,這種不文明行爲不僅損害遊客自身形象,還對文物造成了破壞。

在歷史古蹟上亂刻亂畫,是一種積弊陋習,長城景區更是重災區。記者曾在不少地方的長城牆體上,看到過不同時期遊客亂刻亂畫的痕跡,這些“某某到此一遊”之類的文字,隨着長年風吹日曬,深深嵌入牆體。

過去由於交通不便、財富匱乏,旅遊還是奢侈品。近年來,隨着人們物質生活的豐富和自身素質的提高,長城刻字現象較以前已大幅減少,但也屢有發生。

當道德和譴責都擋不住刻字塗鴉的“鹹豬手”,加大處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或爲一劑“良方”。

中國第一部保護長城的專項法規《北京市長城保護管理辦法》於2003年頒佈,《長城保護條例》也於2006年出臺,但由於懲罰較輕,缺乏約束力。今年4月6日《八達嶺長城景區破壞文物行爲懲戒辦法》開始實施,加大監管和懲戒力度,明確七類違法行爲,通過公佈遊客“黑名單”強化輿論監督。在剛過去的“五一”假期,該景區未發生一起刻劃城牆的不文明行爲。

讓違法者切實感覺到痛,會使其“三思而後行”。但深度剖析來看,依賴懲戒制度只能是“治標”,真正想要杜絕此類事情的發生還需加強宣傳教育,喚醒人們對重要歷史文物的保護意識和敬畏之心才能“治本”。

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著名長城專家董耀會表示,保護長城永遠都是進行時,沒有一勞永逸的辦法。懲戒是一種手段而非根本目的,也無法抹去對長城已經造成的傷害,防患於未然更重要。最關鍵的是,要加強《長城保護條例》的整體宣傳力度,同時完善具體細則,並將相關條例置於景區醒目位置,加強針對性教育引導,讓長城保護意識逐步深入人心。

實際上,一些景區也在探索“大禹治水式”的創新解決方案,變“堵”爲“疏”。如慕田峪長城景區另闢蹊徑,將一座城樓專門改造成“塗鴉區”,供遊客們塗鴉、留言,管理部門則定期更換塗鴉布。這個塗鴉區甚至成了一個景點,屋內畫布被各國遊客用五顏六色的彩筆填滿。這個方法具有一定借鑑意義,既讓遊客“任性發揮”滿足了留念的想法,又避免了在長城牆體刻劃塗鴉的可能。

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當下,公民素質普遍增強,重視文物、保護文物的意識與日俱增。這也是文物遭刻字塗鴉後,屢屢引發網友憤怒聲討的重要原因之一。相信隨着公衆素養的提升、相關法律法規的進一步完善,以及創新管理方法的實施,隨意毀壞歷史文物的行爲也終將成爲歷史。

監製:易豔剛 | 責編:劉晶瑤 | 校對:趙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