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劉備和孫權聯手在赤壁大敗曹操後,曹軍後撤,孫劉聯軍轉守爲攻,劉備和周瑜程普攻打曹仁防守的江陵城。因爲短時間內難以攻克,所以劉備讓關羽絕北道擋住曹操援兵讓周瑜安心打曹仁,關羽絕北道阻攔曹軍一方徐晃、文聘、滿寵、李通和樂進,劉備親自率軍南下攻打武陵、長沙、桂陽、零陵。戰後,荊州七郡裏劉備獨得四郡和半個江夏郡半個南郡,曹操有南陽郡和半個江夏郡,孫權僅僅得了半個南郡。


但孫權一方覺得他們出力最多戰利品卻最少心裏不服,劉備又認爲自己奪得的四郡在南方,不但人口少山區多,而且無法直面曹魏就無法實現隆中對裏的“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更難以進軍益州達成“率益州之衆出於秦川”的戰略目標。所以劉備提出用手上的半個江夏郡換取孫權手上的半個南郡。這也是劉備“借荊州”的由來,其實不是借荊州,而是半個南郡,還是拿半個江夏郡換的。孫權一方覺得自己的半個南郡被北面曹操的南陽郡和東面劉備的江夏南邊的武陵郡長沙郡包圍了難以保住,也爲了讓劉備分擔曹軍壓力便同意了。


但劉備西進奪得益州後孫權的嫉妒便難以壓制了,於是趁劉備和曹操在漢中對峙的時候討要荊州,劉備怕自己和曹操全力出手的時候被孫權偷襲只好委屈劃下湘水之盟,雙方各得三郡。但劉備不知人的貪慾是沒有底線的,孫權根本沒有滿足獲得的三郡,而是想全據除了南陽外的荊州,因爲他認爲劉備佔據的荊州三郡在長江上游對自己有威脅。

公元219年,劉備在漢中打敗曹操,斬殺夏侯淵,進位漢中王。隨後關羽北伐水淹七軍,斬殺龐德,擒拿于禁,消滅曹魏數萬精銳的中央軍,嚇得曹操幾乎要遷都躲避關羽鋒芒,威震華夏。此時的東吳面對如日中天的季漢如鯁在喉,感受到了極大的威脅,但又無可奈可。這時候司馬懿勸曹操以官職和把東南的郡縣封給孫權爲條件讓他偷襲關羽,史書記載“司馬宣王、蔣濟以爲關羽得志,孫權必不願也。可遣人勸權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於是孫權引誘糜芳、傅士仁投降,俘獲了關羽軍隊的家屬爲人質,導致關羽軍隊士氣潰散最終兵敗被殺。我們可以從中看出,關羽戰敗的原因有三個。


1是關羽威震華夏一戰面對的是曹魏一方的曹仁、于禁、龐德、徐晃、張遼、滿寵、胡修、傅方、呂常,孫權一方的呂蒙、陸遜、蔣欽、朱然、潘璋等等,幾乎孫吳曹魏雙方全明星陣容打關羽一個,而且是靠偷襲和糜芳、傅士仁投降才獲勝的,關羽戰敗理所當然,否則就太逆天了。


2是糜芳作爲劉備的大舅子,季漢的皇親國戚,此前跟隨劉備歷經無數磨難也不離不棄,誰也想不到他居然會不戰而降,導致關羽士兵的家眷都落入孫吳手中,丟掉堅固的江陵城讓關羽失去後路。是的,此前糜芳是被關羽責罵說要回去懲處他,但那是因爲他沒有完成供應糧草的任務,被罰是應該的,而他作爲國舅,關羽也不可能因爲這個就殺掉他。

3是東吳和季漢是盟友,而曹操雖然在漢中戰敗,關羽北伐也消滅了他幾萬精銳,但離消滅曹魏還遠得很。總體上來說無論人口、軍隊、經濟,曹魏都是三國中的最強,孫吳季漢雙方加一起實力都比曹魏弱。凡是有基本邏輯的人都明白此時雙方聯合纔是最佳選擇,但誰知道孫權會失去理智發瘋呢?要不是隨後曹操在220年病死,那麼在劉備攻打東吳時曹操多半也會南下,東吳就滅亡了。所以關羽不是大意失荊州,而是正常人都難以想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