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遺憾的是,奧斯曼帝國的衰落也正是他們會打仗造成的,在戰爭上他們是遊刃有餘的,可是在治理國家上他們卻是一頭霧水,而後面讓帝國實力達到頂峯的蘇萊曼一世,正是看着不斷的改革纔有了這個結果。我們都知道一個強大的國家建立之後如果沒有相應的治理政策,那麼就會很快的走向衰落,就像是元朝一般(元朝1271年—1368年),更爲有意思的是元朝的存在時候正是奧斯曼帝國崛起的時間,那麼靠着戰爭崛起的奧斯曼帝國在他建國之後是如何轉型呢,難道靠戰爭治理國家嗎。

建立奧斯曼帝國的是土耳其人,這個橫跨歐亞非三個大陸的帝國持續了將近620多年,而他的崛起之路似乎非常的順利,原本的土耳其人只是一個小的部落而已,沒想到經過不斷的戰爭,這個小部落居然逐漸的強大起來了。

在1299年,羅姆蘇丹國分裂成了數十個國家,而奧斯曼一世就是趁着這個機會宣佈獨立建國了,之後的一兩百年的時間裏奧斯曼一世以及他的後繼者們就開始了靠戰爭吞併其他國家,並不斷壯大自己的路子。
毫無疑問奧斯曼帝國崛起路上最大的阻礙就是存在上千年之久的拜占庭帝國了,不過這個時候的拜占庭帝國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在兩個帝國的交戰中,拜占庭帝國一直是處於下風,先後被佔領了很多重要地方,這一下子就驚動了歐洲各國,他們紛紛派出軍隊,想要拯救拜占庭帝國,但都是毫無抵抗之力。

當時整個歐洲都處於奧斯曼軍隊的陰影之下,匈牙利、德國、法國等聯軍都敗在了他的手上,直到1453年,他們攻佔了君士坦丁堡,強盛了上千年的拜占庭帝國正式滅國了。
當時的統治者穆罕默德二世將首都遷到了君士坦丁堡,並且把這裏改名爲“伊斯坦布爾”,而奧斯曼帝國也在這個時候開始了他的稱霸歐亞非三大陸的戰爭之路,之後到了蘇萊曼一世的統治期間(1520年—1566年),在他的領導下奧斯曼帝國達到了鼎盛,而在他之後帝國卻逐漸走向了衰落。

我們都知道一個強大的國家建立之後如果沒有相應的治理政策,那麼就會很快的走向衰落,就像是元朝一般(元朝1271年—1368年),更爲有意思的是元朝的存在時候正是奧斯曼帝國崛起的時間,那麼靠着戰爭崛起的奧斯曼帝國在他建國之後是如何轉型呢,難道靠戰爭治理國家嗎?一、奧斯曼帝國的成功之處
其實對於治理國家來說奧斯曼帝國並沒有很好的治理國家,奧斯曼帝國的歷史就是一部戰爭史,從建國開始他們就不斷的征服其他國家,這種方式更像是以戰養戰,而他們能有那麼強大的能力,靠的還是不斷的吸收其他民族的先進文明。

他們向熱那亞人學習製作大炮、船等等,還吸收馬其頓人的作戰技巧,更是重用俘虜中會製造武器的基督教徒,要知道奧斯曼帝國信仰的是伊斯蘭教,兩個教派肯定都看對方不順眼,奧斯曼帝國能夠容忍基督教徒,不得不說他們的成功不是沒有道理的。
其實這就跟中國春秋時期的齊桓公與管仲一樣,當初的管仲效忠對象是齊桓公的哥哥,並且管仲還刺殺過他,不過後來齊桓公還是不計前嫌的重用的管仲,從這我們不難看出想要成功就要有一顆容人之心。

毫無疑問,在戰爭這方面奧斯曼帝國的統治者們絕對是一把好手,中國戰爭歷史上所用的計謀都能夠在他們的身上找到類似的影子,就是靠着會打仗他們把奧斯曼帝國給送上了頂峯,即便是後來在帝國衰落的期間,他們依舊不斷的進行戰爭。
但遺憾的是,奧斯曼帝國的衰落也正是他們會打仗造成的,在戰爭上他們是遊刃有餘的,可是在治理國家上他們卻是一頭霧水,而後面讓帝國實力達到頂峯的蘇萊曼一世,正是看着不斷的改革纔有了這個結果。

隨着領土的不斷擴張,奧斯曼帝國橫跨歐亞非三個大陸,其領土內也出現了很多的民族,但奧斯曼帝國的法律只是適用於土耳其人,而這種情況之下就會造成內亂了,所以在蘇萊蔓一世的時候,他親自開創了社會、教育、稅收和刑律等方面的立法改革。
正是靠着對外的不斷征戰,對內的不斷改革,在蘇萊曼一世的統治期間其國力纔會達到鼎盛。爲了治理國家奧斯曼帝國在打下領土之後實行了一種“蒂瑪”制度,其實這種制度就跟周天子分封諸侯國一樣。

兩者都是把土地和人口分給某個人,而這個人就要承擔起服兵役的義務並且在國家出現危難的時侯,你要出兵相助,不過這種制度的弊端我想大家應該都知道,所以在17世紀奧斯曼帝國的時候,這個制度已經失去了他最初的功能了。
前面咱們提到了爲了讓帝國的法律適應所有民族,蘇萊蔓一世進行法律的改革,而奧斯曼在管理少數民族的時候實行了“米勒特”制度,說白了只要你承認他的統治並且繳稅那麼你就不用捱打了,並且他們會在這些少數民族當中選擇一些人當作是他們的代表,然後奧斯曼帝國通過控制這些代表,從而就控制住這些少數民族了。

這就跟現在的“傳銷”一樣,一級控制另一級,不過這項制度也跟“蒂瑪”制度一樣,在17世紀後就失去了作用,奧斯曼帝國對於這些少數民族還是比較重視的,例如在帝國比較重要的崗位上他們用的都是少數民族的人。
帝國的銀行系統被希臘人、猶太人控制着,而其他像電信、鐵路、財政、教育等重要的部門也多有這些少數民族當權,而奧斯曼帝國的“本地人”做的事情就是不斷的戰爭,支撐奧斯曼帝國崛起的就是戰爭。

他們在戰爭中不斷的掠奪財富,可是他們卻又不會管理這些財富,這就導致了他們陷入了死循環當中,沒錢了就去打仗,打完仗又把錢花完了,奧斯曼帝國是如何的龐大,光是日常的運轉就需要很大的一筆錢,可惜他們自己人卻沒有能力掌控這些財富。
不得不說奧斯曼帝國之所以滅亡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沒錢了,他們只會打仗卻不會治理國家,逐漸的與世界都拉開了距離。

奧斯曼帝國前期是非常的強勢,他們的外交手段就是看誰不順眼就打誰,關鍵是那個時期裏誰也打不過他,不過到了帝國後期,他們再也強勢不起來了,並且在戰爭中還開始和跟其他國家進行聯盟,可惜的是他們沒有真正的意識到自己本身的錯誤,在談判的時候他們依舊非常強勢。
這就造成了在談判的時候奧斯曼帝國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好處,就像是在《巴黎條約》中,作爲戰勝國他們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利益,在《柏林條約》等條約中奧斯曼帝國更是丟失了大片的領土,作爲曾經強盛一時的奧斯曼帝國,現在如同任人宰割一般。

奧斯曼帝國後期外交權力的轉型既有成功又有失敗,阿卜杜·哈米德的外交政策使得這個龐大的帝國延續了許久,但是在外交政策上面他們依舊是一個失敗者,到了近代他們已經跟不上了世界的潮流,英、美等西方國家已經強勢的崛起了。
在20世紀初期的時候奧斯曼帝國走向了滅亡的道路,其領土內的各個民族宣佈起義獨立了,1922年的11月,奧斯曼帝國最後一任君主穆罕默德六世離開了土耳其,這個存在620多年的龐大帝國滅國了。

總得來說奧斯曼帝國在治理國家的時候並沒有轉型成功,他們還想要靠着戰爭的手段治理國家是不行的,而且隨着科技、金融業的發展,整個帝國的統治者都已經跟不上了時代的潮流,他們想要發動戰爭,可是他們卻沒有錢了。

蘇萊蔓一世的改革就像是曇花一現一般,立法的改革沒有成功,後來的外交改革更是非常的失敗,可以說奧斯曼帝國的滅亡是註定的,他們沒有了財富失去了戰爭的能力,數次轉型更是以失敗告終。
參考文獻:
《全球通史》
《奧斯曼帝國》
《世界外交大辭典》
《試論奧斯曼帝國衰落的原因》
《文明的十字路:奧斯曼帝國的興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