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国叛乱,毛伯温帅兵征讨,嘉靖帝作此诗送行。以期其旗开得胜,还天下以太平。送大将出征,当然意在鼓舞其士气。为他亲自作一首诗,可见嘉靖很看重毛伯温,很重视这次用兵,并对毛伯温寄予很高期望。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关系国家大计,不得不谨慎。大将对战争的胜负起着决定性作用,嘉靖任命毛伯温为大将,是对他能力非常认可,也是出于对他的信任。提兵出战,则是赴死地,只求能够平安已足,不会顾惜功名,所以嘉靖诗中亦不说得胜后如何封赏的话,只说等他平定叛乱归来之后,亲自为他解战袍。
老子云:“善用人者为之下。”嘉靖虽贵为天子,在这首送毛伯温的诗中并没有把自己摆到很高的位置,没有如何用兵,限期取胜之类命令的话语,也没有“只可胜,不可败”之类严厉的话语,而像是执着他的手,以“托付”的口吻道出,并以“先生”称呼他,非常诚恳而恭敬。如刘邦立韩信为大将军时,择良日,斋戒,筑坛拜将,那样庄重、具礼。也如刘备之与诸葛亮,如鱼得水般信任密切。
毛伯温出征,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就平定了叛乱,扩大了明王朝的版图。“太平待诏归来日”,得以加官进爵,也算是嘉靖履行了“朕与先生解战袍”的承诺。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