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到了垓下之圍後的烏江邊,項羽已經不是籍籍無名的小子,而是威震天下多年的西楚霸王,這樣一個驕傲的骨子裏的霸王,不允許自己失敗,如果失敗了那就用自己的死亡來結束這一切。第三個原因,項羽瞭解劉邦的爲人。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項羽的神勇,被稱作千古無二。最值得稱道的當是鉅鹿之戰是,項羽破釜沉舟,一舉擊潰秦軍主力,實現了起義軍與秦軍形式的逆轉。
鉅鹿之戰時,項羽面對十倍與自己的秦軍,決定拼死一戰。率軍渡過漳水後,下令把船隻全部鑿沉,把做飯的器具全部銷燬,斷了自己的所有退路,只帶着三日口糧與秦軍作戰。項羽軍因此以必死之心奮勇向前,戰鬥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個個以一當十,最終,楚軍殺得秦軍丟盔棄甲,取得鉅鹿之戰的勝利。在之後,項羽逢戰必勝,一路高歌,最後殺入咸陽,火燒咸陽宮,覆滅了大秦帝國,成就了項羽的西楚霸王。
毫無疑問,項羽是個英雄。但無論是司馬遷的正史《史記》中的記載,還是歷朝歷代的戲劇傳奇中刻畫,項羽都是一個十足的悲劇形象。
項羽前半生功績成就輝煌,就反襯出結局的悲涼。四面楚歌,霸王別姬,烏江自刎。
那麼說,爲什麼神勇無比的西楚霸王,當初敢破釜沉舟拼死一戰,兵敗烏江邊卻自刎,不敢渡江捲土從來呢?
第一個原因,就是項羽深入骨髓的驕傲。
秦朝的滅亡,項羽可居首功,但不是全功。俗話說打江山易,守江山難,若是沒有各地農民起義軍與各國諸侯的牽制,面對完整實力的秦軍,項羽毫無勝算。但是項羽不這麼認爲,他覺得所有的功勞都是他的,他是天下第一,因此他直接以下犯上,逼迫楚王同意自立爲霸王,並且分封天下十八個諸侯。
當初鉅鹿之戰前,項羽的領路人叔父項梁戰死,項羽初生牛犢不怕虎,又挾哀兵之勢,所以項羽才能做出破釜沉舟的驚人之舉,反正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大不了一死。而到了垓下之圍後的烏江邊,項羽已經不是籍籍無名的小子,而是威震天下多年的西楚霸王,這樣一個驕傲的骨子裏的霸王,不允許自己失敗,如果失敗了那就用自己的死亡來結束這一切。
第二個原因,亞父愛人相繼離去的打擊。
如果說項羽的前半生能夠成就霸業的原因除了自己的勇武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范增的運籌帷幄。就連劉邦也說,“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爲我擒也。”但是由於項羽性格上的缺陷,中了陳平的反間計,致使君臣離心。范增的的告老還鄉和病死歸途,在打勝仗的時候還好,等到山窮水盡的時候,項羽的心中一定是充滿了悔恨了。
俗話說,英雄難過美人關。虞姬和項羽的相識過程沒有記載,但一直到垓下之圍,項羽都把虞姬帶在身邊,說明用情之深。當時楚軍兵少糧盡,大勢已去,曾經叱吒風雲的霸王也英雄氣短,露出兒女情長作《垓下歌》,而虞姬拔劍起舞以歌和之,“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霸王意氣盡,賤妾和聊生。”然後自盡。亞父和摯愛的相繼離去,更是增加了項羽內心的悲痛。
所以,漳水邊是一無所有,因此敢打敢拼無所畏懼。而到了烏江邊,是曾經擁有過江山,摯友,美人,轉眼間又失去了一切,多重打擊下不願苟活。
第三個原因,項羽瞭解劉邦的爲人。
自舉兵反秦以來,項羽大大小小經歷了七十多次戰鬥。劉邦曾經是項羽強有力的隊友,最後卻成了最強大的對手,在經歷了鴻門宴,烹煮劉太公分一碗羹等等事情之後,項羽已經很瞭解劉邦的爲人了。只要項羽一日不死,劉邦一定寢食難安。莫說是渡江回到江東,就算是逃到天涯海角,劉邦也一定會趕盡殺絕。
而當時的項羽很清楚,敵我雙方的實力過於懸殊。雖然恥於漢王劉邦的爲人,卻也承認他的實力,項羽實力完整鼎盛的時候都沒有消滅劉邦,更何況是現在。
從局勢上來講,韓信已經橫掃了黃河以北,中原地區基本都落入劉邦之手,項羽想要捲土重來聯合各王與諸侯的可能性幾乎爲零。再加上江東不過千里之地,人口幾十萬,怎麼可能敵得過劉邦手下幾十萬大軍呢?既然註定了失敗,何必再把戰火蔓延到家鄉?
正是基於這些原因,當初漳水邊的神勇少年,面對十倍己軍的秦軍,毅然決然破釜沉舟一戰,兵敗烏江邊上卻選擇自刎。不是因爲西楚霸王不負當年之勇,而是深思熟慮後的知難而退。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