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湖南经视报道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奶粉事件,梆州市永兴县多名患者家长发现自已孩子出现全身湿疹,体重下降很快,头骨畸形酷似"大头娃娃",还有不停拍头等异常情况。早在一年前,湖南梆州就出过假奶粉事件,官方给出的处理结果为芙蓉北路市场监督管理所介入此事,而处罚仅仅是让医院的6人做书面检讨,登门道歉,不少媒体就此事做出长篇幅评论,称管理者"马虎了事"。

近日,湖南经视报道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奶粉事件,梆州市永兴县多名患者家长发现自已孩子出现全身湿疹,体重下降很快,头骨畸形酷似"大头娃娃",还有不停拍头等异常情况。经调查发现,这些患儿被医院统统确诊为"佝偻病",他们都食用了一款名为"倍氨敏"的"特医奶粉"。

但实际上,这款奶粉"并不具有特医奶粉资质,它只是一种固体饮料。

早在一年前,湖南梆州就出过假奶粉事件,官方给出的处理结果为芙蓉北路市场监督管理所介入此事,而处罚仅仅是让医院的6人做书面检讨,登门道歉,不少媒体就此事做出长篇幅评论,称管理者"马虎了事"。

无独有偶,《人民日报》曾报道过另一起梆州市的"假奶粉事件",这两起时间,都是2019年。

只间隔不到一年,又有孩子惨遭毒手。涉及婴幼儿生命安全这么严重但问题,为什么会接连三的出现?监管部门的每一次执法,是否真的追查到底?把固体饮料当奶粉卖的荒唐笑话,为什么直到孩子出事,才有人察觉?

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目前,这种"奶粉"的生产厂家已经做出回应,他们不存在虚假宣传,产品标明了是饮料,不是奶粉。这款饮料做的怎么样我们先不谈,但论甩锅,这家工厂的水平实在是高。把饮料做成奶粉罐,固体饮料估计写成小字体,再加上医生主动推销,从中提成,这环环相扣的利益链,是谁在后面掏钱,又是谁获得了利益?难道这些医生闲着没有事做,不要钱也要坑这些无辜的孩子?

医生,药房,母婴店,环环相扣,他们统统选择了在利益面前违背自己的职业操守,把魔爪伸向了孩子。

这不是第一次了,12年前,也有这么一群人被金钱诱惑,伤害了很多家庭。2008年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的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在其奶粉中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随后多个奶粉厂商纷纷被检出这种物质。

那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在迫害不少婴幼儿的同时,让民众对国产奶粉的信心降至冰点,而最近几年,国产奶粉的发展势如破竹,刚刚在民众心里站稳脚跟,又遇到了一颗"老鼠屎"。好在,这次出事的并非奶粉,但孩子受到的伤害是实实在在的,那些靠这条黑产链赚的盆满钵满的人,能安心吗?

母婴产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未来,政府有关部门应该提高监管力度,杜绝鱼目混珠,制定严格的产品管理措施,为婴幼儿的健康做好保障。而在这次案件中,,我们希望法律部门严查涉事医生,商店,厂家,剔掉医疗行业里的无良医生,严格惩处无良厂家和商店。

这一次,绝不能草草了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