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寫詩“一劍霜寒十四州”,國王:改爲四十州。和尚:你不配!唐朝和尚的傲骨:國王讓改掉詩中的數字,和尚:州難添,詩難改!

唐代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全盛期,羣星閃耀的大唐壇,還活躍着一羣僧人的身影,他們就是人們所說的“詩僧”。在這拔詩僧中,有個名叫貫休的,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溪(今浙江省蘭溪市)人。貫休七歲出家和安寺,日讀經書千字,過目不忘。

在唐末的詩壇,貫休的詩名遠播,且詩名高節,宇內鹹知。嘗有句雲“一瓶一鉢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時稱“得得和尚”。他不僅能詩善書,還擅繪畫,尤其是所畫羅漢,更是狀貌古野,絕俗超羣,筆法堅勁,人物粗眉大眼,豐頰高鼻,形象誇張,所謂“梵相”。在中國繪畫史上,有着很高的聲譽。存世《十六羅漢圖》,爲其代表作。

貫休雖然出家爲僧,但是“凡心未死”,仍保持了愛憎分明的個性,關心民間疾苦,痛恨貪官污吏。爲此,他還寫下《酷吏詞》,憤怒譴責了貪官污吏欺壓百姓的暴行。因而,《唐才子傳》稱讚他“一條直氣,海內無雙。意度高疏,學問叢脞。天賦敏速之才,筆吐猛銳之氣。樂府古律,當時所宗……果僧中之一豪也。後少其比者,前以方支道林不過矣”。

黃巢之亂時,貫休避居吳越。正是在吳越期間,他與吳越王錢鏐有過一段短暫的交往,爲此,他還寫過一首《獻錢尚父》,以表達對錢鏐的讚美與景仰:

貴逼人來不自由,龍驤鳳翥勢難收。
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
鼓角揭天嘉氣冷,風濤動地海山秋。
東南永作金天柱,誰羨當時萬戶侯。

這首詩本意是頌揚錢鏐立足東南吳越的功業成就。首聯贊其奮發向上富貴自來,頷聯寫酒宴盛況,襯托錢鏐威望,並預祝其出征大捷,安定吳越十四州。頸聯描繪吳越軍容氣概使天地變色。尾聯則說吳越王錢鏐執掌東南之地如天地支柱一般,誰還羨慕舊時的萬戶侯呢?

錢鏐一見此詩,果然大加歎賞,但是嫌其詩中“一劍霜寒十四州”一句還不夠氣勢,雖然,當時錢鏐的治下雖然只有“十四州”(錢鏐實際控制了吳越的十一州,但作爲浙江東、西兩道節度使,在名義上他是應該有浙江西道的六州,再加上浙江東道的七州和臨安的“衣錦軍”,正好是所謂“十四州”),但是,其志不僅僅是吳越的十四州,他的遠大志向,是在拓土擴疆,因而提出讓貫休底土詩中的“十四州”改爲“四十州”。

面對吳越王錢鏐的要求,貫休又表現出不畏權勢的傲骨來——直接拒絕了錢鏐,並吟詩四句憤然回懟,“州難添,詩亦難改”:

不羨榮華不懼威,添州改字總難依。
閒雲野鶴無常住,何處江天不可飛?

貫休吟罷飄然入蜀。到四川后,貫休向前蜀主王建也獻了一詩:

河北江東處處災,唯聞全蜀少塵埃。
一瓶一鉢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
秦苑幽棲多勝景,巴歈陳貢愧非才。
自慚林藪龍鍾者,亦得來登郭隗臺。

當時的王建,爲鞏固他在四川的統治,正廣延四方英才。見貫休來蜀,甚爲高興。貫休在蜀,先住在東禪寺,後移住新建的龍華道場,還被前蜀主王建封爲“禪月大師”,賜以紫衣,並獲“食邑三千戶”的政治地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