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狮子山汉墓中出土的封泥,有一些印有''楚太史印''字样。在徐州周围的大山上发现的崖葬,经专家考察研究,皆是历代楚王的墓葬。

新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徐州陆续发现了八处共十五座汉代时期的墓葬,全部都是崖葬;专家研究发现,这些墓葬等级颇高,墓主人身份不一般;这些墓中出土成批的''小物件'',它们整整齐齐围绕着墓主人的石椁;专家称,这些小物件组成了一个''小朝廷'';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来看看!

徐州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故乡,是汉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在两汉时期,其中规模和重要性仅次于都城长安;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封其异母弟刘交为楚王,居徐州,其目的是既能监视六国旧贵族以及地方豪强势力,又能防卫汉室祖地;据《汉书》记载,徐州封于楚国,以期''犬牙相邻……用承卫天子也。''意思是,期望最终巩固大汉对东部诸国的统治。

在徐州周围的大山上发现的崖葬,经专家考察研究,皆是历代楚王的墓葬;崖葬难度系数极大,墓室均建在半山腰,距离地面的高度从数十米到三百多米不等;墓室多由前、后(主室)、中室组成,呈''工''字形;如狮子山汉墓,墓道由北往南向,分前、中、后三段,由外向内宽度依次变窄;且内墓道上还有一面积较大的竖长方形天井,甬道内有塞石双层双列置放;如此复杂的建筑结构,加上险要的地势;在2000多年前,是一项及其庞大的工程;别说平民,就是贵族也想都不敢想,也只有楚王有这个能力,倾其全国,启用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来建造。

在徐州已发掘的汉墓中,都有不同程度被破坏的迹象,大多数都被盗过;保存得较完好的是狮子山楚王墓,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达2000余件 (套) ;包括金、银、玉、铜、铁和陶等质地;其中玉器数百件,有世间罕见的金缕玉衣,它是天子以及诸侯王的专用殓服,由一片一片的晶莹剔透的玉片,用金丝穿接而成;做一件就要花费一名熟练的玉工至少十年时间;狮子山楚王墓还出土了镶玉漆棺、豹、杯、卮及众多的礼器和佩饰等,随葬品制作工艺带有明显的西汉早期特点,部分还具有战国风格;应该是楚王生前爱好收藏老物件,死后也随葬了一些心爱之物。

所有这些随葬品中,有300来个''小物件''引起了专家的注意;它们是各种官员的封泥和印章;''封泥''指的是,官印按于泥上,作为实物以及木制牍函上,封缄的凭证;封泥流行于秦汉时期;著名的马王堆汉墓,就因为发现了一块印有''妾辛追''的封泥,确定了墓主人身份是''辛追夫人'';狮子山汉墓中出土的封泥,有一些印有''楚太史印''字样;太史,即掌管王国典礼,起草重要文告、文件、管理制禄、礼制等工作的大臣;

有''楚太仆印'',太仆,是秦汉时期掌舆马的官员;有''楚祠祀印'',祠祀指的是从事宗庙祭祀、掌管祭祀和祈祷等活动的官员;还有''楚太宰印''封泥,太宰在西周时期相当于''宰相'',而汉朝时期是辅助祭祀活动的官员;封泥中还有专家没见过的官职,有三个封泥上印有''楚秘府印''字样;''秘府''是什么官职?专家查遍所有秦汉时期的资料,无论是中央还是所有诸侯国,都没有见过这个官职。

在朝廷的设置机构方面,汉代朝延用秦代的制度,而诸侯国则是''制同中央'',各封国的朝廷机构,在参照中央机构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的管理机构;也就是说,这些封泥和印章聚集在一起组成一个''小朝廷'';研究它们对我们了解秦汉时期的国家机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汉书》《徐州历史》《华夏考古》】

相关文章